重症患者的压疮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风险评估与预防
03
临床诊断与分级
04
多学科治疗措施
05
护理干预流程
06
质量监控体系
01
基础概念与危害
01
基础概念与危害
PART
压疮定义与病理机制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在长时间受压下,出现局部损伤、溃疡甚至坏死的现象。
压疮定义
压疮的病理过程包括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和坏死等多个环节,长期卧床、久坐不动等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病理机制
01
02
重症患者高发因素分析
卧床时间
重症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主翻身,导致身体某些部位长时间受压。
02
04
03
01
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如截瘫、偏瘫等,感知能力下降,对压迫和疼痛不敏感,易发生压疮。
肤质因素
老年人、肥胖者、皮肤薄嫩者等肤质较差的人群,受压后更易发生压疮。
湿度与温度
皮肤潮湿或温度升高,如尿液、汗液等浸渍,会加速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形成。
压疮对预后的影响
加重病情
压疮会导致患者疼痛、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
延长住院时间
压疮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较长时间,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
影响生活质量
压疮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危及生命
严重压疮可导致脓毒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02
风险评估与预防
PART
Braden量表介绍
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Braden量表,并根据得分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使用减压床垫等。
Braden量表的使用
Braden量表的优点
具有评估全面、操作简便、预测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压疮风险评估。
是一种常用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通过评估患者的感知能力、皮肤潮湿程度、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多个维度,预测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常用评估工具(Braden量表)
体位管理与减压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和压疮风险,合理安排患者体位,避免长时间受压。
体位管理
采用减压床垫、减压敷料等辅助工具,减轻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减压策略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
翻身护理
高危部位保护规范
皮肤护理
保持高危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损,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03
在高危部位放置减压垫、气圈等辅助工具,减少局部受压。
02
保护措施
高危部位识别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识别压疮高危部位,如骶尾部、股骨粗隆等。
01
03
临床诊断与分级
PART
可疑的深层组织损伤
局部皮肤完整,但出现紫色或红褐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组织的进一步变化可能导致变薄,焦痂,溃疡形成。
Ⅰ期压疮
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可能出现颜色、温度、硬度的改变。
Ⅱ期压疮
表皮或部分真皮组织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表浅的开放性溃疡,并可能呈现粉红色或红色,周围组织无坏死。
Ⅲ期压疮
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组织,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可有腐肉和焦痂。
Ⅳ期压疮
全层皮肤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的暴露,常有腐肉和焦痂的存在,可能伴有潜行或窦道。
国际NPUAP分级标准
01
02
03
04
05
伤口特征观察要点
部位
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和受压部位,如骶尾骨、股骨大转子、足跟等。
01
形状
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但也可能因体位或伤口合并感染而呈现不规则形状。
02
颜色
根据压疮的分期和个体差异,可呈现红色、紫色、黑色等多种颜色。
03
渗出液
压疮伤口可能有少量血性、脓性、浆液性或恶臭的渗出液。
04
合并感染鉴别诊断
红、肿、热、痛是感染的常见症状,压疮部位或其周围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怀疑感染。
局部症状
当感染严重或扩散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
通过微生物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微生物培养
04
多学科治疗措施
PART
局部清创与敷料选择
清创处理
采用手术刀、剪或激光等方式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敷料选用
更换频率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适宜的敷料,如透明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以保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
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1
2
3
全身营养支持方案
肠外营养
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方式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素。
03
通过鼻胃管、鼻肠管等给予肠内营养剂,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02
肠内营养
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确定营养不良程度,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01
新型治疗技术应用
负压伤口治疗
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促进伤口渗液排出,加速创面愈合。
01
生物材料应用
使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