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涎腺疾病超声诊断规范.pptx
文件大小:3.0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92千字
文档摘要

涎腺疾病超声诊断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03

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04

诊断标准与分级

05

报告书写规范

06

新技术与进展

01

涎腺超声基础概述

01

涎腺超声基础概述

PART

涎腺解剖与生理特征

6px

6px

6px

涎腺位于口腔内,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

涎腺位置

涎腺具有分泌唾液、湿润口腔、消化食物、清洁口腔等作用。

涎腺功能

涎腺由腺体和导管系统组成,腺体分泌唾液,导管系统负责将唾液排入口腔。

涎腺结构

01

03

02

涎腺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的血管交通支。

涎腺血供

04

超声检查适应症

涎腺肿大

涎腺结石

涎腺肿瘤

涎腺炎症

超声可判断涎腺肿大的原因,如炎症、肿瘤等。

超声对涎腺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数目。

超声可发现涎腺肿瘤,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超声可显示涎腺炎症的范围、程度及有无脓肿形成。

设备参数设置标准

探头频率

高频探头(7.5MHz以上)可提高图像分辨率,更好地显示涎腺组织细节。

01

聚焦深度

根据涎腺的深度调节聚焦深度,使图像更加清晰。

02

增益调节

适当调节增益,使图像亮度适中,避免过曝或欠曝。

03

扫描角度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角度,以充分显示涎腺组织的全貌。

04

02

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PART

涎腺炎症性病变

急性炎症

涎腺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边界模糊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增多。

慢性炎症

脓肿形成

涎腺局部回声增强或减低,内部可见点状强回声,导管扩张,血流信号增多但分布不均。

涎腺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内有点状回声,边界不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1

2

3

涎腺结石与导管扩张

涎腺内或导管内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结石表现

涎腺内导管增粗,内径增宽,内见液性暗区或细点状回声。

导管扩张

导管扩张伴周围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导管内血流信号增多。

继发炎症

涎腺肿瘤鉴别要点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或强回声光斑,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呈“树枝状”或“网状”分布。

多见于腮腺,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但分布较规则。

03

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PART

扫查体位与切面选择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切面选择

患者仰卧,头部稍后仰,充分暴露颈部,适用于检查腮腺、颌下腺等浅表部位。

患者侧卧,被检侧朝上,适用于检查较大或位置较深的涎腺,如舌下腺等。

患者俯卧,头转向对侧,适用于检查颈部深部的涎腺,如咽旁腺等。

常规采用横切、纵切、斜切等多种切面,全面观察涎腺的形态、大小、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多普勒血流评估方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观察涎腺内血流的分布、走行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评估血流的丰富程度。

频谱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帮助鉴别病变的良恶性。

更敏感地显示低速血流,有助于发现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信号。

1

2

3

通过评估涎腺组织的硬度,辅助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恶性病变通常硬度较高,而良性病变硬度较低。

弹性成像技术应用

弹性成像

利用超声波的辐射力,使组织产生微小的形变,进而评估组织的硬度。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

通过测量剪切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评估组织的硬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

04

诊断标准与分级

PART

良恶性病变判定指标

形态

良性病变通常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恶性病变则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01

回声

良性病变多为均匀回声;恶性病变则回声不均匀,可出现低回声或强回声区域。

02

钙化

良性病变钙化较少见,且钙化颗粒粗大;恶性病变钙化较常见,且钙化颗粒细小。

03

血流信号

良性病变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病变血流信号丰富,可出现血管走行异常。

04

病变范围量化描述

通过测量病变的最大直径或面积来量化病变范围。

病变大小

评估病变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如是否累及肌肉、神经等。

浸润深度

观察病变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以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

转移情况

动态观察记录要求

对比分析

将每次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期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病变的变化趋势。

03

包括病变大小、形态、回声、钙化、血流信号等,需进行动态观察记录。

02

观察指标

观察频率

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适当的超声观察频率。

01

05

报告书写规范

PART

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

病变描述

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