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7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课型
理虚实一体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章节
名称
项目三任务一点火线圈的认识与拆装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点火系统基本组成;
2.掌握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3.知道点火线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技能
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点火线圈。
2.能够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点火线圈的拆装;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
2.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点火线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点火线圈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点火线圈的跳火实验
教学方法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点火线圈实物、万用表、拆装工具等。准备相关案例和故障现象图片。
2.学生准备:
预习点火线圈相关知识。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自主学习
播放汽车无法启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引出点火系统及点火线圈。
在虚拟实训平台完成汽车点火系统知识学习和课前学习情况测试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点火系统知识活页工单,推送点火系统相关知识学习资源包
1.完成点火系统知识学习,完成课前测试
2.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课中理论学习
环节一:案例引入
威朗2016款轿车,购置时间为2017年8月,近期车主在起动车辆后,怠速时发动机有抖动现象,加油门时抖动加剧且发动机无力,仪表盘上发动机故障指示灯点亮,请4S店检查维修,帮助恢复车辆技术状况。
播放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关键问题。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故障原因,形成检修计划
观察案例,记录关键信息
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分享检修计划
环节二: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1.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高压导线、火花塞等组成
2.电控点火系统是现代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发动机点火时间和点火能量,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转速、负荷、节气门位置等,并将这些信息输入电子控制单元(ECU),ECU计算出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并向点火控制器发出指令,点火控制器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的通断,从而在最佳时刻产生高压电,通过火花塞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
点火系统组成:
点火控制模块传感器主要负责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提供给点火控制模块参考数据。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点火系统的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认真听讲,观察实物,记录笔记。
环节三:点火线圈工作原理
1.点火线圈功用
点火线圈又称高压包,位于火花塞的顶部,利用互感原理,将蓄电池和发电机输出的低压电转为高压电,以产生足够的能量供给火花塞进行放电点火,从而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实现做功。
2.点火线圈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目前广泛使用的点火线圈如图3-1-2所示,外部主要由线圈壳体、连接器、高压护套组成。其内部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铁芯、端子、环氧树脂、弹簧等组成。
3.点火线圈分类
(1)按结构形式不同,点火线圈可分为开磁路点火线圈和闭磁路点火线圈两种。
(2)按接线方式不同分类,点火线圈可分为独立点火线圈和分组点火线圈。
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点火系统的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认真听讲,观察实物,记录笔记。
课中实践操作
环节一:教师演示
介绍点火线圈常见的故障现象,讲解使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的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实车上演示点火线圈的拆装步骤,强调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掌握点火线圈的拆装方法和检测方法。
认真听讲,观看演示,记录笔记。
环节二: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记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中总结评价
1.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交流学习。
2.总结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对各组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拓展
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思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