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画版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目录
1.多姿多彩的“我”
2.沟通,从心开始
3.朋友
4.做时间的小主人
5.思考有窍门
6.网络“防火墙
全册教学设计
1.多姿多彩的“我”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对“我是谁”“我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然而,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往往存在片面性和不稳定性,部分学生容易过度关注自身的优点,而忽视不足;也有学生可能因看到他人长处而否定自己,缺乏对自我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们渴望展现独特的自我,但由于对自身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个性与价值。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接纳并欣赏独特的“我”,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认识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变化,形成定期反思自我、探索自我的良好习惯。
通过接纳和欣赏独特的自己,以更加自信、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展现真实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认知与心理调适
深入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掌握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如通过自我观察、他人评价、活动体验等途径,提升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认知水平。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当面对他人评价与自我认知的差异时,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认知。
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
在课堂活动和小组交流中,积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特点和成长故事,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提高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将对自我的认知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集体活动、社交场合等情境下,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特长、不足之处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自我认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学会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欣赏自我、尊重自我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和外界评价的束缚,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将不足视为成长的契机,以积极的心态去改进和完善自己。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持续保持对自我的关注和探索,将课堂所学的自我认知方法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转化为长期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自我认知相关的动画故事、名人认识自我的案例视频、自我探索方法讲解图表、舒缓温馨的背景音乐等。
准备“自我探索清单”“我的优点卡”“我的成长树”手工制作材料(彩色卡纸、彩笔、胶水、剪刀)、便利贴、小奖品(如“自我探索小达人”徽章、个性书签)。
布置教室,在黑板上绘制一棵空白的大树,作为“班级成长树”;张贴“发现独特的我,绽放多彩光芒”等标语,营造温暖、开放、鼓励自我探索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开启自我探索之旅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展示一幅神秘的森林图片,森林中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惊喜的地方——自我探索森林。(展示图片)在这片森林里,藏着许多关于我们自己的秘密,每一条小路都通向一个独特的‘我’。大家准备好和老师一起去探索了吗?”
学生们表现出期待后,教师继续说:“不过,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看看动画里的小朋友在自我探索中遇到了什么!”
播放课文配套的动画视频,视频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美的小朋友,一开始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不开心;后来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发现了自己在绘画、唱歌等方面的优点,逐渐变得自信开朗。
老师:“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动画,看看小美是怎么从自卑变得自信的,她在探索自己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发现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神秘的森林情境和播放生动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将抽象的自我认知主题转化为有趣的探索之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参与。同时,动画视频中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课文讲解与互动:走进“我”的世界
动画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老师:“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有没有和小美类似的经历?你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学生们在小组内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提示,如“想想自己在学校、家里的表现,还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