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docx
文件大小:25.14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4.11千字
文档摘要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一、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且常伴有多种侵入性操作,这些因素使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于降低ICU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为ICU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以规范各项感染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二、人员管理

(一)工作人员培训

所有进入ICU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护工等,都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技术、手卫生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培训应定期进行,新入职人员应在入职后1个月内完成初始培训,并每年接受至少一次复训。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健康监测: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道症状、皮肤黏膜状况等。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的工作人员,应在治愈后持相关证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2.免疫接种:鼓励工作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接触血液、体液机会较多的工作人员,应确保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如抗体滴度不足,应及时加强接种。

(三)人员出入管理

1.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ICU,如家属、实习学生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应经过主管医生或护士长同意,并遵守ICU的感染防控规定,如更换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等。

2.人员流动管理:工作人员应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避免在不同病房之间随意走动。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顺序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三、环境管理

(一)布局与分区

1.布局合理:ICU应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值班室、配膳室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病房、处置室等。各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识和分隔设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2.隔离病房设置:应设置至少1-2间隔离病房,用于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感染患者。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配备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并设置缓冲间,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二)空气管理

1.通风换气:ICU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时,应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机械通风时,应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通风效果。

2.空气消毒: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流行期间或有特殊感染患者的病房,可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三)物体表面和地面管理

1.日常清洁与消毒:ICU的物体表面(如病床、床头柜、治疗车等)和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清洁时应使用湿式清扫,避免扬尘。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擦拭或喷洒。

2.污染处理:当物体表面或地面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应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被罩等物品。

四、手卫生管理

(一)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ICU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肥皂或洗手液、干手用品等。洗手池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速干手消毒剂:在病房、治疗室、护士站等区域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二)手卫生时机

1.接触患者前后:在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伤口等部位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如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等无菌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如接触患者的病床、床头柜、医疗设备等物品后,应进行手卫生。

4.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后: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三)手卫生方法

1.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将双手充分浸湿,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揉搓,每个步骤不少于15秒,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手用品擦干。

2.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揉搓,直至双手干燥。

五、医疗器械及物品管理

(一)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1.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清洁可使用湿布擦拭,消毒可选用75%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2.侵入性医疗器械: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放置和维护。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