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长安大学道路毕业设计.pptx
文件大小:9.5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2.63千字
文档摘要

长安大学道路毕业设计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设计概述

排水系统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

路线设计方案

05

06

成果总结与答辩

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概述

01

交通运输需求

分析城市交通需求,探讨道路设计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城市规划与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研究道路设计对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交通安全与畅通

关注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问题,提出改善道路设计以提高交通安全性与通行能力。

设计依据与规范标准

国家及地方标准

参考国家及地方的道路设计规范、交通规划标准等相关文件。

交通工程原理

运用交通工程原理与方法,包括交通流理论、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

环保与可持续性

遵循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技术路线

介绍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交通调查、数据分析、方案设计等环节。

创新点

提出道路设计中的创新点,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绿色交通理念融入、人性化设计等方面。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路线设计方案

02

平面线形设计参数

直线段长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行驶速度确定合理的直线段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直线段。

曲线半径

超高和缓和曲线

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地形条件确定合理的曲线半径,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曲线半径较大时设置超高,以提高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同时设置缓和曲线,使车辆能够平稳过渡。

1

2

3

根据道路等级、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确定合理的坡度,避免过大的坡度对车辆行驶造成困难。

纵断面优化策略

坡度设计

设置合适的竖曲线半径,以平滑连接不同坡度的路段,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

竖曲线半径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尽量缩短坡道长度,以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排放。

坡道长度

横断面组合模式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合理的车道数量,保证车辆通行的顺畅和安全。

车道数量

根据车辆类型和行驶速度确定车道宽度,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车道宽度

设置独立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权利,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路基路面设计

03

如抗滑稳定性、边坡稳定性等。

路基稳定性评价指标

如挡土墙、抗滑桩等的设计和使用。

路基加固措施

01

02

03

04

包括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合理排水,以降低路基湿度和孔隙水压力。

排水设计

路基稳定性计算

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

路面结构层组成

面层、基层、底基层等。

02

04

03

01

结构层厚度设计

依据道路等级和交通荷载计算确定。

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

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等确定。

层间结合措施

如粘层油、透层油等,确保各层紧密结合。

材料性能与配比要求

沥青性能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要求。

集料质量

压碎值、磨耗值、级配等关键参数。

矿粉与沥青的相互作用

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配合比设计

通过马歇尔试验等方法确定最佳配合比。

排水系统设计

04

雨水收集利用

按照地形和汇水面积,合理布局排水渠,确保排水畅通。

排水渠设计

地表径流组织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横坡、纵坡,将地表径流有序排入排水设施。

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收集并利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地表排水方案

水文计算与管道布置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选用合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暴雨量。

管道水力计算

根据管道布置、管径和坡度,计算管道流量和水力坡度,确保管道排水能力。

管道布置原则

管道布置应考虑地形、地质、排水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管道位置、管径和坡度。

特殊构造物设计

雨水口设计

根据道路横断面和汇水面积,合理布置雨水口,确保雨水收集效率。

检查井设计

出水口设计

根据管道维护需要,设置检查井,便于管道检查和清淤。

出水口应设置在低洼处或水体边缘,确保排水顺畅,避免积水。

1

2

3

施工组织设计

05

施工进度计划表

包括施工队伍组建、材料采购、设备租赁、施工图纸审核等。

道路施工前期准备

进行路基土石方、排水设施、支挡防护等施工。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的施工和安装。

基础施工阶段

包括路面基层、面层等多层施工,每层施工需进行材料拌合、运输、铺设、压实等工序。

路面施工阶段

01

02

04

03

附属设施及绿化施工阶段

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计划,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进场检验,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等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安全保障

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