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路工程测量;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正确,路面高程的精确,拟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科学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测量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道路中心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项目部专职测量师完成,并确定以下测量原则:(1)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基准,使用经纬仪及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满足通视和方便的要求),建立场地控制网。(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点(以业主提供的最新数值为准),施工高程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4)先总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
;一、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项目将配备1名测量工程师,2名专业测量员,组成项目测量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工程监测工作,负责日常施工中的定位放线、水准基点的测设、复核、交接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测量仪器的计量送检工作。具体配备如下表:
;二、平面控制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过多地依赖离基坑较近,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心线采用激光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三、高程控制根据建设单位和规划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四、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
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1)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2mm以内;
(2)测距: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五、测量监控及验线
1、监控制度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
2、验线制度
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施工层测量记录》,一并交监理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
设计图纸主要有路线平面图、纵横断面图和附属构筑物等。在明了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应勘察施工现场,找出各交点桩、转点桩、里程桩和水准点的位置,必要时应实测校核,为施工测量做好充分准备。
2.公路中心线复测
公路中心线定测以后,一般情况不能立即施工,在这段时间内,部分标桩可能丢失或者被移动。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一次复测工作,以恢复公路中心线的位置。
3.测设施工控制桩
由于中心线上的各桩位,在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者被掩埋,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需要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道路上一般都是先布设道路中桩,按中桩放线挖填方做好路床,然后按中桩向两侧依据设计要求的路宽垂直布设“腰桩”,在腰桩上测好横断面高程后,两侧腰桩拉线来控制道路各层结构的标高)。;4.水准路线复测
水准路线是公路施工的高程控制基础,在施工前必须对水准路线进行复测。如有水准点遭破坏应进行恢复。为了施工引测高程方便,应适度加设临时水准点。加密的水准点应尽量设在桥涵和其他构筑物附近,易于保存、使用方便的地方。
5.路基边坡桩的放样
路基放样主要是测设路基施工零点和路基横断面边坡桩(即路基的坡脚桩和路堑的坡顶桩)。
6.路面的放样
路基施工后,为便于铺筑路面,要进行路槽的放样。在已恢复的路线中线的百米桩、十米桩上,用水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