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控制马永军课件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工程造价概述
01
工程造价控制流程
03
案例分析与实践
05
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02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04
工程造价控制的未来趋势
06
工程造价概述
01
定义与重要性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的所有费用总和,包括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
工程造价的定义
市场波动、设计变更、施工技术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需在项目管理中加以控制。
影响造价的因素
有效的造价控制能确保项目在预算内完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投资回报率。
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工程造价的组成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是工程造价中最直观的部分。
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涵盖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等,这些费用虽不直接体现在工程实体上,但对总造价有重要影响。
预备费用
预备费用是为了应对不可预见事件而设立的,如自然灾害、设计变更等,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对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供不应求时成本上升。
市场供需关系
01
02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如税收、环保标准,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影响。
政策法规变动
03
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初期研发投资可能增加造价。
技术创新与应用
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02
控制目标设定
合理分配资源
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设定具体可量化的成本目标,如降低材料成本10%,确保项目在预算内完成。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动态调整计划
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成本控制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性和适应性。
控制方法与手段
通过精确的预算编制,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程成本在预算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成本预算管理
01
利用合同条款明确各方责任,通过合同管理来控制工程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合同管理
02
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控制流程,对任何变更进行评估和审批,以防止成本失控。
变更控制流程
03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风险评估与应对
04
控制过程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避免管理混乱。
01
明确责任分配
通过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和成本,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分配,确保工程造价在控制范围内。
02
实施动态监控
定期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和评估,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03
强化审计与评估
工程造价控制流程
03
预算编制阶段
在预算编制阶段,工程师需准确计算工程量,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控制成本。
确定工程量
根据工程特点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定额和材料单价,为编制预算提供基础数据。
选择合适的定额和单价
依据工程量和定额单价,编制初步预算,为后续的造价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编制初步预算
初步预算完成后,需进行多轮审查,根据反馈调整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审查和调整预算
施工阶段控制
施工前,对预算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施工预算审核
01
施工过程中,对任何设计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以控制成本和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变更管理
02
合理采购材料并进行有效管理,防止材料浪费和成本超支,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材料采购与管理
03
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和成本,通过对比计划与实际,及时调整以控制总造价。
进度与成本监控
04
竣工结算阶段
在竣工结算阶段,工程师需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确保结算的准确性。
核对工程量
审查工程变更单据,确认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变更对总造价的影响。
审核工程变更
根据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和变更情况,计算并确定工程项目的最终造价。
确定最终造价
完成造价审核后,按照合同规定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进行工程款的结算和支付。
结算支付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04
成本控制策略
01
优化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通过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在设计阶段就对成本进行优化,以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和浪费。
03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应用BIM技术等现代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材料浪费,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02
实施阶段的成本监控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成本审查和进度报告,实时监控成本变化,确保项目不超预算。
04
强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优化材料采购流程和供应商选择,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保证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
风险管理与应对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首先需要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01
02
风险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03
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无法避免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