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防火员模拟习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物质在燃烧时,扩散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云雾状燃烧产物,称为()。
A、废气
B、烟雾
C、二氧化碳
D、蒸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烟雾是物质在燃烧时,扩散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云雾状燃烧产物。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废气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蒸汽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形式,通常不是这种明显的云雾状燃烧产物,而烟雾符合能被看到的云雾状燃烧产物的描述。
2.()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A、重大危险源
B、重大事故隐患
C、一般事故隐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A、通风报警
B、通信报警
C、通风防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通风防爆装置和通风报警装置并非该条例明确要求在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设置的特定装置。
4.炸药燃烧与一般可燃物爆炸不同,它不需要()就能进行燃烧。
A、空气中的氧气
B、可燃物
C、点火源
正确答案:A
5.甲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乙、丙类装置不宜超过()。
A、10m9m
B、9m12m
C、12m9m
D、9m10m
正确答案:B
6.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
A、燃烧
B、自燃
C、熄灭
D、隔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火场上,冷却法是常用的灭火方法之一。除了直接扑灭火灾外,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这些可燃物质被加热到燃点,就会着火燃烧,从而使火灾蔓延扩大。而通过冷却,可以降低可燃物质的温度,防止其达到燃点,从而避免火灾的进一步发展。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自行燃烧,与本题中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以防止着火的情境不符;熄灭是已经燃烧的状态停止燃烧,和题干防止其达到燃点着火的意思不相关;隔离是将可燃物质与火源等隔离开,并非这里说的冷却未燃烧物质防止着火的意思。所以应该是防止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达到燃点着火,答案选[A]。
7.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在()。
A、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B、高温季节过后进行
C、高温季节过后进行
D、高温季节进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应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样可以提前了解劳动者的身体状况,避免高温作业对劳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高温季节来临时能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等,所以应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8.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A、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B、编制依据和目的
C、应急预案管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其中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涵盖了预防措施、应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起着关键作用。
9.()不可能发生爆炸。
A、铝粉
B、面粉
C、生石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石灰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面粉和铝粉在一定条件下,如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粉尘云,并遇到火源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10.承包人应当按计划定期到承包点开展检查督导并记录,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至少1次。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每月
正确答案:B
1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均应为()。
A、丙级防火门
B、普通门
C、乙级防火门
D、防火卷帘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这是为了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阻止火势和烟雾蔓延,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一般不低于1小时,能满足人员疏散和防烟的要求。
12.将风险防控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层级,按专业领域、业务流程,评估并确定风险防控重点,落实防控责任属于()风险防控原则。
A、分层管理、分级防控
B、过程控制、逐级落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