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规范》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日益增多。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创新手段,为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设计阶段的虚拟建模与方案优化,到施工阶段的进度管控、资源调配以及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能发挥独特作用。然而,目前针对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的规范尚不完善。
制定本团体标准,旨在明确BIM在此类项目中的应用流程、数据交换标准、模型精度要求以及各参与方的责任与协作方式等关键要素。这有助于打破设计与施工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专业、各阶段数据的有效流通与协同工作,提升项目整体效率与质量,避免因沟通不畅或数据不一致导致的返工与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该标准能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指引,促进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增强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简况
(一)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任务分工
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由陈伟担任工作组组长主导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主要工作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2025.04,填报《浙江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准备标准草案初稿,申请标准立项,等待审批。
2、标准起草阶段
2025.04-2025.05,由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牵头组织调研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的有关标准、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政策精神,调研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的需求,初步确定标准框架。按确定的标准框架起草标准内容,内部研讨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2025.05-2025.06,提交征求意见材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送审稿、修改后的编制说明及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4、标准报批阶段
2025.06-2025.07,提交标准报批材料,等待标准审批和发布。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GB/T1.1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在广泛了解行业目前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工作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吸收国内有关标准经验,最终形成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筑项目中BIM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
四、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的关系
在广泛调研、查阅和研究地方标准、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的制定引用的标准如下:
GB/T
51212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
51235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
5130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GB/T
51269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JGJ/T18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T44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未出现过重大分歧。
六、标准实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从行业角度看,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纷,为建筑行业营造更加规范、高效、协同的发展环境。同时,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有利于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现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标准的推广将促
进相关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为建筑行业的人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
从经济角度看,该标准能为建筑企业优化管理流程,减少返工和成本浪费,降低项目总成本。设计阶段借助BIM技术提前发现设计冲突,优化方案,避免后期大量变更,节省成本;施工阶段通过BIM模型模拟和调配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水平,减少工期延误损失。对整个行业来说,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七、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本标准出台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将组成标准宣贯领导组和工作组,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同时借助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现代通信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在上下游企业形成标准共识,协同推进,保障标准有效落地。
八、其他应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