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小学语文改写句子方法总结与练习(精华版)
目录
扩句和缩句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4
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7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9
“把”字句和“被”字句10
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12
七、句子合并12
八、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12
九、变换提示语的位置13
十、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一句话13
十一、关联词8大句型20
十二、仿写句子36
一、扩句和缩句
1.扩句
概念
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示例
原句:太阳升起。
扩句: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点评: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完整的,但是不具体、不明确。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方法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2.缩句
概念
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洁,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示例
原句: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缩句: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宁宁同学光荣的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不通,词语搭配不当。
方法
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话包蕴着哲理。)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四团取得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工人师傅把钻安装好。)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老师讲了故事。)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
1.陈述句
概念
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示例
陈述句: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公共道德。
反问句: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
2.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不**吗?”、“怎么能(会)**呢?”,把句号改成问号。
第二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三步:通过朗读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意思是否一样。
练习: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3.反问句变陈述句?
第一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吗、呢等),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通过朗读检查是否修改正确)。
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三、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
概念
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述出来接叙述;?
例子:李老师说:“同学们学不好,我不安心;
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
1.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第二步:将冒号改为逗号,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