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解放与提质:构建童趣味、自主性、生活感的小学语文课堂.docx
文件大小:40.9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3.54千字
文档摘要

解放与提质:构建童趣味、自主性、生活感的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六大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小学语文教学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凸显课堂的童趣味,发扬学生的自主性,并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借助家长力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六大解放”提质增效小学语文教学

为避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继续危害学生成长,面对“双减”新形势,重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揣摩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可从中获得诸多启发。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美好愿景就是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创造力,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要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要向课堂要质量。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功利的教学观念,坚守儿童立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一、创设鲜活课堂情境,凸显童趣味

“情境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以情激趣,以情启智,以情育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一群少年儿童,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具有童趣味,而童趣味便来源于教师能够通过鲜活多样的情境“刺激”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其充分参与课堂,并获得丰富的身心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借助具体实物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借助具体实物创设富有童趣味的情境。在教学某些学生不太熟悉的事物名词时,很多教师会出示事物图片,甚至将实物直接带进课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陀螺》时,教师就可以把陀螺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看一看、玩一玩,这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必定十分深刻,课堂的生趣也便由此产生。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爱之物带在身边,先拿着它讲一讲,然后大家一起评一评,最后再写作,学生的情感被完全激发,创作热情也必将格外高涨。

(二)进行模仿表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学习本身是一种模仿。因此,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模仿表演可以给语文课堂“提鲜增趣”。课文片段的分角色朗读,将一篇课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异常的吸引力。演绎课文故事情节,一方面可以展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新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体验“新身份”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用多媒体

声音、图片、视频都能将学生带入特有的情境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更喜欢直观鲜明的事物,比如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图片、动态的视频,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和体会情境,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

富有童趣味的语文课堂能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快乐、高效地学习。

二、遵循儿童生长规律,发扬自主性

无论何时,教学都应该充分尊重儿童,遵循儿童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儿童的自主性得以发展,天性得以解放。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力显得更为重要。“小组合作”“先学后教”等方式把学生推到了课堂的中心,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的引导能力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既不能使学生脱离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成为盲目摸索的自学者,也不能使学生成为教师的“应声虫”和配合者。发展学生的自主性需要把握好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度,采用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尊重客观规律,让一切自然而然。

(一)积极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积极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抓住三个“一点”,即“一点问题”“一点活动”“一点激励”。“一点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堂应避免“满堂问”,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疑难点来提问,问在必要之处。“一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必要举措,无论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的交流展示,都能让学生变得主动起来,不至于全程被动接受。“一点激励”旨在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课堂氛围的直接影响因子。教师要对学生良好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赞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进而能更自信、更积极地表现自我。总之,只有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状态才是放松的,才有利于发挥学习潜能。

(二)适当给予切实有效的引导帮助

对小学生来说,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适切引导。例如,有时候课堂上出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学生的思维会过度发散,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和进度。此时,教师必须干预,将学生重新带回原本的轨道。课堂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各组的讨论进展情况,适当给予帮助,还要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学生刚好讨论出结果的时候,时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