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考衔接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关键大事件梳理专题
《红楼梦》120回,情节繁复多变,但是在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作用(比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抄检大观园”等)或能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比如“元妃省亲”“共读西厢”“探春理家”等)的情节,要进行重点的梳理,便于把握小说的整体结构。举例如下:;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交代宝黛二人的前世今生。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甘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2.王熙凤初次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一回黛玉初进荣国府,是《红楼梦》故事的真正开场,《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正式亮相,注意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特点。
宝玉出场是层层渲染和欲扬先抑。在黛玉见到宝玉前,就有王夫人对他的评价“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然后引出黛玉回忆母亲对宝玉的评价,再由两首《西江月》引出后人对他的评价,人未出场,各种评价已经做了大肆渲染。直到宝玉正式出场,读者才跟着黛玉见到了真实的宝玉——一位清秀俊朗透着真性情的年轻公子。
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同时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林黛玉的感受,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又通过服饰、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一人物的精明能干和善于逢迎。;3.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一回,宝黛初会,彼此间却有熟识之感,遥相呼应前文中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这也是《红楼梦》结构上“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体现。
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4.元春省亲(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这两回写的是贾府的鼎盛时刻,也就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所说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事。注意盛大场面的描写,也注意元春偷偷向贾政哭诉的细节,体会鲁迅先生评价其“悲凉之物,遍被华林”的基调。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并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5.黛玉葬花(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这一回,关注黛玉的《葬花吟》,以花写人,包含着黛玉凄凉的身世和内心无以言传的悲苦,暗示着黛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苦命运。
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吟》。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6.宝玉挨打(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这一回是父子之间的正面冲突,是封建落后与追求自我的冲突,是维护旧制与敢于反抗的冲突。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7.抄检大观园(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这一回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是贾府中“女儿”们的命运走向悲剧的开始,也是封建传统走向没落的开始。
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例1】(2023·江淮十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