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332.4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基础感知1.任务一:复习纲要上册第1课课文及笔记要求:①全方位、无死角②重理解、高效率2.任务二:背写大本填空题要求:①合上书先自己填写,会的全部填写完毕之后再去翻课本,课本没有的再去看答案②红笔订正3.任务三:细节点拨要求:不会的主动做笔记,学会速记

攻克重难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曲折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0年)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

攻克重难一、甲骨文的价值(1)史料价值: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②甲骨卜辞记录了商王活动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③甲骨文可与后世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丰富了后人对商朝历史的认知。(2)文字学价值:甲骨文使用了多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二、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1.考古材料:以实物形态证实所处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历史研究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要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使用。2.传世文献:反映上古历史的传世文献,能使人了解上古历史的风貌,但是传世文献大都出于后人追述和概括,要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

攻克重难三、史料的分类(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价值。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等。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攻克重难三、史料的分类(二)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两类: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价值。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材料:间接资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注意】:①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资料性、准确性、可信度更高;②第二手史料一般包含作者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历史,需辨别使用;③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攻克重难四、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点①原生性:起源早、有鲜明的本土特点;②连续性:具有连续性,兼容并蓄;③广泛性: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④整体性:多元一体,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形成;⑤可信性:考古发现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⑥出现了早期农耕经济,产生了农业文明。

攻克重难五、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以血缘为标准,宗族统治色彩(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③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多分封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与诸侯之间臣属关系明确。⑥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攻克重难2.影响:①政治: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b.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②经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③文化:传播了周文化,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局限: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易造成分裂割据;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积极:六、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攻克重难六、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具有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③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2.影响:积极:①政治:a.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b.形成世卿世禄、“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结构;②思想:a.传承了宗法观念,形成了尊宗敬祖、重伦理的传统;b.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