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英语课外作业现状及优化的调查研究
【摘要】英语课外作业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检测途径。在“双减”背景下,“量少质优”的作业内容成为教师的追求。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S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外作业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存在指向不清晰、选择性与层次性不足、多样化欠缺以及评价主体与形式单一等问题,并认为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优化及其功能的实现既需要明确的作业指向与目标基准,也需要更富选择性与多样性的作业内容设计,以及完善的作业评价主体与形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作业评价
作业与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实现学校“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的各方面内容都面临着转变,英语教师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教学以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面临着优化作业设计的重大挑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外作业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以期开展更为高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高年级英语课外作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调查当前课外作业现状,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向S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发放线上问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55份。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外作业对自己的学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认为作业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阅读量及词汇量,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同时,有约68%的学生每日能在15分钟内完成英语课外作业;在作业难度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作业的难度一般或较为简单,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较大,而作业难度大、趣味性不足、作业时间过长、学习兴趣缺乏皆会影响作业的完成率。此外,调查发现在英语课外作业中听、读、写和练习册等常规作业以及重复性听、读作业占比较大,而课外阅读类、动手制作类等作业内容占比较少,且有不少学生认为当前英语课外作业并未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来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最后,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外作业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进行批改,且教师多从作业准确率、作业书写水平方面来评价与批改,而对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关注较少。
据此,笔者发现在学生充分肯定课外英语作业价值的基础上,当前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的指向不够清晰
在“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应指向英语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调查发现,在当前的教学大环境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指向每日上课内容知识点的机械训练,他们认为课外作业的功能在于对课堂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巩固,量多质差,将学生作业功能定义为一种“解题”活动,作业的指向性单一且模糊,缺乏丰富性和针对性,缺乏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未能更多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作业的选择性与层次性不足
在學生学业表现参差不齐的前提下,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情,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基础性作业,难度较小,未能提供给学生不同题型以及难易度作业的选择。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大多采取“一刀切”,没有兼顾到不同学生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和科学性。
(三)作业内容的多样化欠缺
在当前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外作业中,听、读、写等常规作业占比较大,而课外阅读类、动手制作类、实践类等作业内容占比很少。且学生表现出对图画类的作业、充满趣味性的作业以及具备实用性的作业的喜爱。据此,不难发现,当前英语课外作业多为巩固学生当日所学的机械训练,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与设计性,缺少与不同学科的融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四)作业的评价主体与形式单一
当前英语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主要由教师执行,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本人、同伴或家长的参与。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多从准确率、作业书写方面来进行评价与批改,且评价多局限于学生的听写、练习题等作业内容,没有对实践类作业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也关注较少。此外,评价多局限于分值类、等级类评价,缺乏受学生喜爱的文字话语类以及图画类等评价。
二、优化英语课外作业的策略
(一)明确作业设计的指向与目标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应是服务于整个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的实现,是推进高效教学实现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业内容是作业设计理念的体现,是实现作业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明确作业的多重目标与指向,使任务具体化,让作业可操作化。例如,内容为“预习Unit1Listenandsay”的作业,作业内容过于笼统,目标不清晰、不聚焦、不具体,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