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活动的选择,提高数学课堂的智慧
【摘要】数学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活动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智慧。
【关键词】教学活动选择课堂智慧
一、导入选择有趣味,学习有动力
数学教学中,导入新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教师直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有些教师直接揭示课题,有些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导入新授部分,还有些教师运用比赛、游戏等形式引入新授课。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仅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更能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
如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笔者通过摸球游戏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他们学习“可能性”的兴趣。首先邀请4个男生、4个女生分别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最后比比男生、女生谁摸到的红球多。在摸球之前,笔者使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出4名男生、4名女生,让摸球游戏更具神秘感,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选择性。接着,在摸球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明确要求:不能偷看,摸完后将球举起,其他同学报出结果,教师记录;每次摸完球,把球放进袋子里,帮忙拿袋子的学生将袋子摇一摇再摸。最后,请这几个学生上讲台摸球,其他学生做裁判,教师将这几个学生摸球的情况记录在摸球情况统计表中。
由于课前教师装的男生袋子里是3个黄球和3个绿球,而女生袋子里是6个红球,很明显结果是女生胜利了。这时教师启发:男生不太服气,有什么问题呢?让学生猜测。学生一下子就猜到女生的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男生的袋子里没有装红球,装的是黄球和绿球。教师立即拿出球进行验证,果然是这样。
选择这个游戏导入新课,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很快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从中明白了游戏的公平性,很自然地引入可能性的学习。
二、操作选择直观化,课堂有吸引力
直观、生动的课堂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很多数学课堂中,教师都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得新知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探究“是不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一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比比哪组探究的方法多。通过比赛激励,学生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有些学生选择在草稿纸上画出几个任意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将三个内角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些学生将准备的三角形撕下三个内角,将三个内角拼一拼,发现三个内角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平角,就是180°;还有些学生将准备的三角形折一折、拼一拼,他们先找到顶角所对的底边上的高,然后将三个角都翻折过来,使三个顶点与高的垂足重合,就发现正好得到了一个平角,从而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探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且通过实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游戏方式,比赛着、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数学能力的发展,这是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企及的。
三、探究选择自主化,创新有活力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现在很多课堂中,教师通常选择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并掌握方法。
如在“梯形的認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已学过的图形,用剪刀剪一刀,快速得到梯形。学生合作探究,选择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图形剪一剪,在这些图形中剪一刀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在不断地选择中剪出一个梯形。在这个选择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一选、想一想、剪一剪等活动,把以前学习的知识与新知识紧密结合,从初步印象到具体概括梯形特征,探究层层递进,深入理解了梯形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探究活动,不是纯粹的思考,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真正体验活力课堂,让课堂教学有创新,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智慧。
在“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自主探究摸牌的环节,让学生在选择摸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际体验,深刻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出示3张红桃、1张黑桃,让学生猜测摸到哪种牌的可能性大。
其次,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探究,深刻感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
出示探究规则:
(1)5人一组,组长负责把牌打乱、记录,其余同学轮流摸,共摸20次。
(2)把4张牌打乱顺序反扣在桌上,每次任意摸一张,摸后放回,把牌打乱后再继续摸。
(3)组长及时将每次摸到牌的花色记录在表格中。(打“√”)
(4)观察记录的数据,小组交流心得体会。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摸牌游戏中,初步感知摸到红桃和黑桃的次数不一样,接着观察实验数据,再次感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游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