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歌创作眼含泪水的诗人从《大堰河》到《火把》生平与创作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二、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艺术第二节?从《大堰河》到《火把》一、《大堰河——我的保姆》二、《火把》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的诗坛可称为“艾青的时代”,由于他的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艾青将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推向了高潮,也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艾青的诗歌既从“彩色的欧罗巴”带来了现代派的光与色,又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蕴藉相融合,创造出色彩鲜明而又有丰富象征意蕴的视觉形象。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县(今金华市)人。由于出生时母亲难产,加之算命先生断言他“克父母”,因此出生后不久,艾青便被送到本村最贫苦的农妇大叶荷家抚养,直至五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这段经历使童年的艾青对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和悲惨命运的记忆终生难忘。1928年,艾青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他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大量西方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对欧洲现代派诗歌产生了浓厚兴趣。1932年,他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艾青在法租界被逮捕,被以“颠覆政府”罪判刑入狱,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他开始写诗,《芦笛》奏响了艾青一生战斗的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唱出了诗人内心深挚悲愤而沉郁的歌,成为诗人的成名作。1936年11月,艾青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除上面的两首诗外,还包括《巴黎》《马赛》《透明的夜》等。艾青这个阶段的诗歌创作,基本主题是诅咒黑暗和表达对贫苦人民深切的同情。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全面抗战前夕和初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是以表现反侵略战争为基本主题的抒情时期。1936年的《马槽集》(后收入《旷野集》)是过渡期的创作,一部分作品反映城市破败、有闲者的庸俗和农民的贫困;其他大多数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有《太阳》《春》和《煤的对话》等。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全面抗战爆发后,诗人先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思索,使诗人找到了自己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位置——做时代的号手。在这期间,艾青出版了诗集《北方》(包括《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北方》《我爱这土地》《乞丐》等力作),发表了长诗《向太阳》《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艾青的创作进入繁荣期,而《北方》《向太阳》则是艾青现实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北方》写于1938年2月。诗歌首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苍凉的北国风光图.。是一首沉重而坚毅的爱国悲歌。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向太阳》写于1938年4月。这首热情奔放的长诗写“我”在太阳的感召下摆脱昨天的苦闷和颓唐,加入抗战的行列,奔向太阳——光明的未来。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作四个部分。前三节,写“我”从“昨天”的忧郁中醒来。第四、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抒发了作者追求社会现代化的理想。第六、七节歌颂了在“太阳照耀下”的抗战新时代里,祖国大地的苏醒和人民的新生。第八、九节写诗人的内心感受:“今天”的“我”告别“昨天”,勇敢地奔向太阳、奔向未来的新生活。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一、生平与创作1939年下半年开始,艾青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开始了对民主主义主题的探索,而且艾青的诗中那经常相互扭结的忧虑与激奋、痛苦与欢乐、消沉与希望也为明朗与欢快的基调所代替,1940年5月创作的《火把》就是这一演变的标志。1941年,艾青到延安后,又创作了长诗《雪里钻》《黎明的通知》《野火》等。在这个时期,艾青还出版了诗集《旷野》和诗学论著《诗论》。
第十三章??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眼含泪水的诗人二、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艺术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