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立足于实 着意于新.pdf
文件大小:146.4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5.33千字
文档摘要

立足于实着意于新

[摘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变为教学现实,大胆改革和创新课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基于新课程理

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应着重体现出“立足于实,着意于新”的特点,不仅在过程设

计上要基于“实”,更要在目标追求上体现“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与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组织教学活

动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围绕和体现这一点,而在这其中组织好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则是落实新

课程理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根据笔者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两年多来的教学实

践,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应体现“立足于实,着意于新”的特点。

一、过程设计基于“实”

何为“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要求:“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

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

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

开放性”。[1]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成长特点的实际,又要考虑

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同时还要兼顾教学过程生成性的实际。

(一)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基于学生成长特点的实际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的是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成长特点的实际。高

中生在智力水平上已接近成人状态,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

显发展,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敢于挑战书本知识与教师的权威性,喜欢评论和争论。

高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

荡性:思维敏锐,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动,波动性大;意

志品质有所发展,但毅力欠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时常需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

高中生在活动中仍带有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故意作出与众不同的冒

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甚至还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而在处

理具体问题时,由于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

、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往往容易感情用事

,易受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的看法,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

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针对高中学生的上述成长特点,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时,尤其要慎重对

待来自学生的各种可能的质疑和挑战,既不能指望学生会在任何问题上都对我们言听计从

,更不能把这种课堂上的质疑看成是不和谐的“杂音”或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如:在讲授我

国的政治或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等问题时,由于信息接受渠道的多元化,加上理论与现实

的偏差,很容易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质疑。对这类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争论的地

方,教师应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而要想使学生信服,教师则必须对这类争论有一个全面

的了解,在讲授时既要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我们可以

通过设计分组辩论、专家点评或史实资料查询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从而达到帮助

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预设目标,避免他们产生偏激性和盲动

性的想法和行为。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基于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突出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紧密结合,倡导教师要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这实际

上为新课程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即构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环境,赋

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

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识的“

敲门砖”。例如,笔者在讲授高二《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

作了精心准备,不仅在穿着上特地挑选了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当

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文化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在课

文导入时特地挑选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