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文件大小:15.9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3.94千字
文档摘要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唯物史观

1.引导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2.让学生明白变法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

(二)时空观念

1.帮助学生掌握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及形势变化,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2.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地图上识别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区域,理解历史事件的空间联系。

(三)史料实证

1.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不同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历史观点。

(四)历史解释

1.引导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变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五)家国情怀

1.通过了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保障,鼓励学生树立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2.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及其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难点

1.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认识变法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

1.收集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表格、案例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和随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那么,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去探寻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

(二)新课讲授(27分钟)

1.战国七雄(7分钟)

(1)战国时期的形成

教师讲解:“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和激烈。”

(2)战国七雄的形成

教师展示战国七雄的示意图,介绍:“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诸侯国被兼并,到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对它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齐国位于东方,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楚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燕国地处北方,与少数民族接壤;韩、赵、魏三国位于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秦国位于西方,地势险要。各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发展特点也有所差异。”

(3)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教师介绍:“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不断进行战争。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教师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战役的经过和影响,并提问:“这些战役对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实力受到削弱,齐国逐渐强大起来;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12分钟)

(1)变法的背景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争霸的需要,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有哪些?”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商鞅变法的背景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各国争霸的需要等。”

(2)变法的内容

教师介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表格:

类别

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各项内容,提问:“这些内容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政治方面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