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东光县地名考:历史文化的鲜活教科书》.pdf
文件大小:271.4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2.09千字
文档摘要

《东光县地名考:历史文化的鲜活教科

书》

*东光县地名考

东光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华北平原冀东南部,南邻吴桥县,北与南皮县毗连,西与阜城

县以南运河为界,西南与景县接壤,西北与泊头市接壤,东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

(抖音百科)。其地名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县名由来

东光县名源于汉代东阳侯国。据《东光县志》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东光

县,因该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义,名为东光(新浪博客)。另一种说法认

为,东光与汉代陈留郡的东昏相对为名。民间传说则与铁佛寺有关,相传铁佛每日发出“”“”

“东光声响,故得名(古城沧州)。”

二、历史沿革

79

东光县自西汉置县以来,隶属关系多次变迁。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年)改隶乐成国,晋

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废国改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隶冀州,明初属

河间府景州,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1952年划归河北省(东光县人民政府)。历史上,东光

县曾为渤海郡郡治所在地,也曾多次与周边县合并或析置(抖音百科)。

三、重要地名解析

(一)乡镇地名

1.灯明寺镇:金大定年间建村,因村中有灯明寺而得名。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重

修,曾为商贸重镇。三打灯明寺是冀鲁边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萧华上将在此首战大“”

捷,揭开了冀鲁边区抗日战争的序幕(东光县人民政府)。

2.连镇镇:古称连窝镇、莲窝镇,始建于隋,因村落地势低洼并连成一个整体得名。明清时

期,连镇因运河漕运兴起,成为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业重镇。太平天国北伐军曾在此浴血

奋战,全军覆没(古城沧州)。

3.南霞口镇:原名夏口、下口,隋杨广曾经过此处,看到此处狭窄,便更名为狭口。清乾“”

隆第三次东巡路过此处,因清晨霞光四射,赐名霞口。霞口曾是东光的重要码头和商贸“”

之地,清代建有“御河行宫”(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1

4.找王镇:因境内有汉墓群,相传当地人寻找宁母王的坟墓而得名。找王村西北有一座汉代

王室之墓,俗称“牛魔王坟”(抖音百科)。

5.秦村镇:始有秦姓定居,故名。秦村镇是东光县的化工之乡,精细化工、空压机配件、油

棉加工为三大特色支柱产业(抖音百科)。

(二)古城遗址

1.临乐古城:位于龙王李乡耿家圈村,为东周战国至南北朝时期东光县的县治所在。城池南

北、东西各2000米,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3至4米,包含大量砖瓦碎

块、红烧土颗粒及草木灰颗粒(搜狐网)。

2.茧城:为古东光县县治遗址,在今东光县城东10公里处。因东光县的蚕茧和丝织品颜色纯

正,质地上乘,成为当时誉满华夏的精品,故得名茧城。“”

四、地名文化价值

东光县的地名反映了其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例如,灯明寺镇、连镇镇等地名与

运河漕运密切相关,体现了东光县作为运河古县的重要地位;找王镇、秦村镇等地名则与历史

人物、事件或姓氏聚居有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东光县的地名还见证了其行

政区划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配图说明

1.灯明寺战斗纪念馆:位于灯明寺镇,是为纪念“三打灯明寺”战役而建,馆内陈列着烈士遗

物、遗像和历史图片,展示了冀鲁边区人民的抗日斗争事迹(东光融媒)。

2.谢家坝:位于连镇镇运河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建成,200多年来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搜狐

网)。

3.连镇古街:连镇镇曾是运河上的繁华商埠,古街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晋商商

号、清真寺等,见证了连镇的历史变迁(古城沧州)。

4.南霞口镇御河行宫遗址:位于堡子村,是清代皇帝巡游时的驻跸之地。行宫遗址现存部分

建筑基址和文物,如“官井”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5.临乐古城遗址:位于耿家圈村,城池城墙遗址保存较好,文化层丰富,出土了大量历史文

物,是研究东光县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搜狐网)。

东光县的地名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和文化传承。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