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弭兵之会(上):春秋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我们今天讲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的弭
(mǐ)兵之会。弭是消除的意思,兵是武器的意思,弭兵就是武器不
扩散,弭兵之会,也就是和平大会。
因为这次大会是在宋国召开的,所以也叫宋之盟。天下各诸侯国,都到
宋国来参加大会,就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交换了意见。谈判
的结果,是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晋楚之从交相见”,就是原来追随
晋国的国家,也认楚国是大哥;原来追随楚国的国家,也认晋国是大哥。
原来,都是要给大哥缴纳贡币的,说直接点就是交保护费的,以后大家
都交两份保护费。两位大哥互相不打了,并且一起确保大家的安全。
至于秦国和齐国两位二哥,一边待着,既不用交保护费,也不许收保护
费。
大概就是定了这么一个规矩。特别难得的,是之后各国竟然做到了基本
遵守协议,此后中原地区,差不多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半个世纪的
和平,我们知道这个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难得的。春秋中期的主轴,是
晋楚争霸,这次会议之后,晋楚不争了,所以很多学者都把弭兵之会,
当作春秋中期和春秋后期的分界点。
说到这次会盟,很容易就会注意几个特点。
非大人物促成
第一,这么重要的一次会盟,看起来却是由一个算不上大人物的人促成
的,这个人就是宋国的贵族向戌。
因此这次会盟,也往往被称为“向戌弭兵”。
当然,作为宋国的重要贵族,也不能说向戌是个小人物,但相比弭兵这
件改变天下局势的大事,份量还是轻了。
尤其是,《左传》似乎唯恐大家高看了向戌的人品。既强调了,向戌组
织这次盟会,不是什么高尚的情怀,就是想为自己弄一个好名声,又特
意写了这样的一件事展现向戌的为人:
当时宋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在争继承人,一个已经是太子,一个是宠妾生
的儿子。
向戌参与了对太子的陷害,太子自杀,那个宠姬生的儿子成了继承人,
母凭子贵,他妈也就成为君夫人。
过了一阵,向戌遇到君夫人的马夫。向戌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呀?”
这位如实回答:“我是为君夫人养马的。”
向戌来了一句:“君夫人是谁啊,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这个马夫回去后,说了这事。君夫人大惊失色,向戌这是提醒我要明白
事儿,没他帮忙我儿子当不上太子啊。
她赶紧备了厚礼,派人送给向戌。这里《左传》写得特别传神。
送礼的人是这么对向戌说的:“君之妾弃使某献。”国君的妾,名字叫
弃的,让我来给您献上这些礼物。
“左师改命曰:‘君夫人。’”你就别客气了,叫什么国君的妾呢?是
君夫人让你来赐给我礼物。
意思是,你君夫人的地位,我认可了。
从坑死太子到提醒君夫人,这个向戌,真是又卑鄙,又贪婪,又专横。
但就是这么个人,给天下人带来了和平。
贵族掌权
第二,从这次会盟很容易看出,各国都已经是贵族掌权的状态,国君被
架空了。
除了少数小国是国君亲自到场,各国来代表本国谈判的,都是大贵族而
不是国君。像晋国代表团领衔的,是赵武,也就是当年的赵氏孤儿,现
在他已经是晋国六卿的第一位了。
就是春秋中期以来的形势,中原各国都出现了卿大夫执政,国君慢慢被
架空的局面。晋国不用说了,其它各国也一样,鲁国有三桓、郑国有七
穆,再比如像刚刚说的向戌,他能够废立太子,君夫人得不到他的点头,
就只能自称“君之妾”。
中原各国都是贵族代表来开会,还导致了这次会盟出现了一个特别好玩
的现象。
根据对等原则,楚国来谈判的,也只能是贵族,楚王不能亲自来。
但楚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楚国还是君权强势,最终决定权在楚王手里。
中原各国是贵族来谈判,贵族说了算;楚国也是贵族来谈判,但贵族说
了不算。
这次会盟,楚国本来就来得非常晚,因为会在宋国开,宋国是晋国的同
盟,楚国是客场,要小心谨慎行事。
而且楚国还想拿个大。你晋国来的执政赵武,根据对等的原则,楚国来
的必须是令尹屈建。但屈建故意先不到会,而是在陈国等着,陈国是此
时楚国最北方的一个盟国,离宋国很近。
到宋国去谈判的,是楚康王的弟弟公子黑肱。这个套路其实和今天很多
谈判也相似,具体细节的磋商,都是由下面的人去谈,领导只负责最终
决策。等领导出面的时候,实际上事情应该就是谈得差不多了。
但麻烦就是古人没有电话,没有办法电话请示。公子黑肱在宋国谈了五
天,积累的分歧他做不了主的也够多了,要集中向屈建请示了。但是公
子黑肱没回去,因为晋国人决定,我也派个代表去见屈建吧,而且,为
了留下更大的谈判空间,还不要派晋国人代表晋国,于是这次大会的组
织者,宋国的向戌出发到陈国去。
往下就看见向戌在陈国和宋国之间折返跑。固然以今天的标准看,宋国
和陈国之间这点距离也不是非常远,开汽车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