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到3回读后感450字1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三国演义》,文中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分别掌握蜀国、吴国、魏国,独霸一方,争夺天下,但吴国和蜀国寡不敌众,于是,他们结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魏国,但蜀国刘备去世,蜀国渐渐变得弱小,最终败亡。
魏国和吴国继续争斗,最终,吴国灭亡,魏国元气大伤的时候,司马氏统一天下。
书中的关羽、张飞、刘备在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给我的映象很深,一路上他们过关斩将,关羽、张飞为刘备立下了汉马功劳。
读完了黄忠为掩护刘备安全撤离,自己却在关谷里战斗,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我陷入了深思:黄忠真忠义一生为国家,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忠义好武将。
读到这,我不由得想起生活中的那些警察,保护边疆的军人们,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人民、为国家效力,无论刮风下雨、天打雷霹,还是在下着大雪的边疆。
在我的脑海中,不止出现了警察的身影,也想到了那些穿着黄色制服的清洁工们,起早贪黑,只为了城市的环境,人民的健康。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一本文化的经典。人们常说:没有什么是历史的车轮走不过去的,但只有文明这颗中国的明珠,在历史上永垂不朽。
三国演义1到3回读后感450字2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深深感到人生的险恶,在《三国演义》中我看了奸臣是无处不在的,出卖朋友自己求得利益也是有的,但也有肝胆相照,豪情壮志,受滴水之恩,定当涌泉想报,还有神机妙算和勇气。
在受滴水之恩,定当涌泉想报。我看到了,诸葛亮派关羽去一个山路埋伏除掉曹操,可是因为曹操有恩与关羽,所以关羽就放走了曹操。这点深深的体现关羽他的受滴水之恩,定当涌泉想报的思想。
我最最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但除了神机妙算之外,我还看到了诸葛亮的另外的一个优点,那就是有勇气,面对什么强大的敌人也临危不惧。他的勇气在空城计中能体现出,一天,由于诸葛亮有尽所有兵去攻打一座城,正好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没有兵,就去攻打诸葛亮,这时,诸葛亮灵机一动,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城上,有一些刺激的话去讽刺他。司马懿绞尽脑汁的在想,诸葛亮在用什么诡计,最后,想到可能是诸葛亮散播假消息,让他中计。可司马懿这好正好中计,司马懿掉头就走。
这次的空城计,如果诸葛亮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司马懿的千钧万马,拿这次的空城计就会漏出一丝的破绽,使得他全军覆没。
三国演义1到3回读后感450字3
最近,我又看了《三国演义》。白话文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气息。
书中曾写到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若不是刘备执意请诸葛亮出山,若不是刘备的坚持,他日后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刘备以前也只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一个我们十分敬佩的人物。作者罗贯中一定是想让读者从刘备身上明白:只要坚持,就能成功这个道理吧!
从古至今,有多少伟人、英雄的成功都是因为“坚持”!
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可是这背后,他又付出了多少辛劳?他在实验室里研究并且实验,“跌倒”了1600多次,但他又从这1600多次跌倒中爬起来,终于发明了电灯。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是坚持!
古代的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小时候父母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不让他滋长骄傲的情绪,父母要求他写完院里18缸水。王献之心中不服,咬牙练了五年,又练了五年,直到把18缸水全部用尽。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王献之的锲而不舍使他成了一名大书法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坚持不放弃,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