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修辞格.ppt
文件大小:531 K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5.83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修辞格第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比喻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什么叫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诗歌语言打不打比方,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第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比喻的类型1、明喻。明喻的主体和喻体都出现,主体和喻体之间有比喻词。2、暗喻。暗喻又称隐喻,它的主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不用比喻词,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3、借喻。借喻的本体不出现,比喻词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三、比喻的修辞作用1、说明事理;2、描述事物;3、刻画人物。四、运用比喻的要求1、贴切;2、新颖;3、巧妙五、比喻的辨识要把运用比喻和运用词的比喻义区分开来;要把比喻和含有比喻语素的词区别开来;3、要把比喻和同类事物的比较区分开来;4、要把运用比喻和表示猜度、不确定的语气区别开来;5、要把运用比喻和举例区别开来。第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比拟所谓比拟,就是指把甲类事物当作乙类事物来对待、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把动物当成人或把无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人。相反,把人当成动物或把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物。由此可知,比拟辞格是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比拟的修辞作用1、使表述幽默风趣;2、使表述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3、使表述更有说服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晚籁:傍晚是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第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比拟不像比喻那样追求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而是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并使本体具有拟体的特点。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表达效果主要是赋予感情,因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既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协调。如“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白灵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第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起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这种辞格,在古代诗歌里,主要是用在《诗经》里。起兴的基本类型有:一、兴中无比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诗写得十分舒展、热情,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就要出嫁了,祝愿她全家和顺美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诗句和女子出嫁并无必然联系,它只是起个引发诗情、烘托主题的作用。第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兴中含比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思:句末语气词)《周南·汉广》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向一位少女求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句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得一样。第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夸张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语言中用得十分普遍。总之,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第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移用(移就)

移用就是甲乙两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实际上就是词语活用。例如: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也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用到物上。

移用和拟人的区别:词语的移用体现的是相关联事物的修饰语的变化。

而拟人则是侧重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