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苏联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1.实施公开性,扩大报道面。2.加强新闻传播媒介的批评监督作用3.实行新闻法制,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自主权4.变僵硬、死板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宣传第三节东欧巨变后的新闻界**柏林墙被拆毁第三节东欧巨变后的新闻界一、新闻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先锋二、新闻改革摧毁了前苏联三、东欧诸国新闻事业的演变**一、新闻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先锋在1989年至1991年间,东欧地区,先是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以及苏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政府倒台,政权易主,国家分裂,经济崩溃。各国共产党或由执政的地位转向在野,或更名,或分裂,或自行消亡,或被勒令停止活动;同时,政治上反对派力量日益增强,并通过大选取得合法的统治地位,掌握了国家权力。这种急剧变化,使得这些国家的新闻传播媒介重新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大分化、大组合,彻底地改变了它在前共产主义政权下的政治法律地位。*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东欧诸国这场深刻的历史转变,与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具有一种割不断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苏联东欧的新闻改革正是这场政治经济变革的主要动力。*第十四章东欧巨变过程中的新闻传播*第十四章东欧巨变过程中的新闻传播第一节东欧国家的新闻改革第二节前苏联的新闻改革第三节东欧巨变后的新闻界*
第一节东欧国家的新闻改革
一、改革前新闻体制的特点及缺陷二、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新闻改革*一、改革前新闻体制的特点及缺陷1、新闻体制的特点:第一、执政党和政府严格控制新闻传事业。第二、各种新闻媒介都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第三、消除了新闻传播同业间的竞争。*2、新闻体制的缺陷传播模式单一化;信息来源单一化;媒介功能单一化;*二、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新闻改革1、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共产党执政之初,仿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党报体系,后来进行狼来了改革:首先,从形式上看,南斯拉夫的新闻传播媒介,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不是官报,而是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传播企业实体;其次,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享有相当程度的新闻自由。*再次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相对独立地位。依据南斯拉夫当时的法律,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和工厂、公司一样,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除了和企业一样有权制定企业内部的工作条例,决定资金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决定编制,厂长或经理由自治机关选举等外,新闻媒介还能够在经济上自己自足;业务上,在编辑方针许可的范围内,新闻媒介有权独立处理各种稿件。新闻媒介之外的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指示其主编写什么和怎样写。*2、波兰在1981年召开的波兰执政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新闻传播改革就被提上了日程。大会决议指出:“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的任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化创造条件——贯彻言论自由、公共生活的公开性,以及社会对执政机构的监督,激发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等宪法原则。”*1984年7月1日,又正式颁布了新闻法。其基本内容是:公民有知情权和使这个权利得以有效贯彻的条件。各单位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向有关记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情况(涉及国家、军队、银行、律师、医药、诉讼机密除外)。如拒绝提供情况,记者可以向最高行政法庭起诉。该法还规定报刊批评所涉及的部门应无条件履行对批评给予答复的义务,同时记者也必须为提供的材料保守秘密。*3、匈牙利匈牙利新闻传播改革的最初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政治改革的展开,匈牙利的新闻传播媒介更是加大了开放力度。1986年4月,匈牙利通过了新闻法。其主要宗旨就是保护新闻工作者的权利。根据新闻法,除了国防、外交和个人隐私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公开报道的。政府对新闻媒介采取“三T政策”,即“拥护”、“反对”、“容忍”。*当时在匈牙利国内流行着一句话:匈牙利的高压锅很不错,有一个出气口。有一个匈牙利副总理对外国记者说:“一个社会总得有让人出气的地方,如果大家都无处发泄,很可能酿成一场火灾的爆发,你开了一个孔,总有气跑出来,锅盖就掀不掉了。”
*
第二节前苏联的新闻改革
一、戈尔巴乔夫的新闻观念二、前苏联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2008年9月18日,美国国家宪法中心,美国前总统布什向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颁发“自由勋章”。**一、戈尔巴乔夫的新闻观念让公开性大放光明将一切置于报刊的监督之下3.使报刊成为反馈联系的通道4.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原则*让公开性大放光明所谓公开性,实际指的是公开地把与公民利益有关的社会发展的全部问题(事情)通报或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