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o
书r
{Il牟
饥▲束天学氟
罄
中国工笔画的意境表达
李善杰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范畴,重视意境是中国工笔画所独具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画构思的核心
和灵魂。意境的创造源于创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生活深层的感悟,g-t~得中国画跟中国诗一
样,充满了“象外之景”和“韵外之致”,为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
关键词:意境;工笔画;空间镜像
意境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形成发展过程。它反映在传
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对时空镜像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在写意画中尤为突
出。作为绘画艺术形式之一的工笔画具有重视写实的鲜明特征,它侧重于对人物环境等物像细致人微的
塑造,并因此往往带给人们一种形似至上的错觉。其实不然,工笔画对意境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从某种意
义上讲,成功的工笔画更重要的是意境营造的成功,而不是单纯写实技法的纯熟。工笔画在艺术构思和表
现形式上的努力最终要实现对意境的追求,这也是中国艺术的独特审美理念。
工笔画描述景象“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王微《叙砸》),而是通过“灵而动变”的心灵
作用,“竞术容势而已”。画里客体的模写,要“应目会心”融进作者的审美追求,饱蘸作者思想感情,灌注作
者对生活、自然的深切感受和认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面最后传达的还是作者的内心、作者的性
情、作者的学养,技巧上的描绘只是手段方式而已。只有达到物象“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艺术境界,才能让
笔下的作品自然流畅而且耐人寻味。意境包括创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其选择的表现客体的境象。意,不是
纯主观意念,是作者以自己对艺术深层次修养、品味、内美、意境的求索,对艺术思想的深层感悟等,通过对
生活、自然描画的形象感受,把握其本质特征后产生的激情和创作意图。境,非客观理想中的人物,而是经
过作者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加工,运用空间安排、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后典型化了的境象。境既
要美又要达意,不能一味朦胧含糊而使人捉摸不清。如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明代画家杜堇说画中老
者不是听松声,是听流水声;明末诗人张静之说画中老者不在听天籁和地籁,而是听自己的心声。这幅绘
画作品给读者产生不同的联想,并不是因为境的朦胧,而是因为他所表现的“听”是明确的。有人评论中国
青年美展获奖的绘画中阎丁尼的一幅《求索》,说它好就好在既朦胧又含蓄。其实《求索》一点也不朦胧。
画中小女孩聚精会神地看着地上的小虫,小孩的天真稚拙让谁看了都会喜欢。在这幅画中,小孩似乎能听
到蚂蚁的脚步和花大姐的展翅声响,作为读画者,也就会不知不觉地陪着这个可爱的小孩去看虫,甚至也
想听听小虫的脚步声。意境如此清晰可辨,这样的画面还算朦胧吗?
收稿日期:2009—03—26
作者简介:李善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副教授(威海264209)。
157
..I束天学参缸l菰版
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与客、意与境的有机化合,是画
家通过对客体事物赋予的情感性的认知,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情景交融
的效果。
构成工笔画意境的主客两方面都是源于生活、自然的真实感受。这不是泛指在生活、自然中描绘景
物,因为一幅感人的作品,不仅是创作者从不同角度获得了启示,选取了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形象要
凝聚作者的真实情感。观赏者结合自己生活的感悟经历,与创作者进行心灵上、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互
动,画面上的意境和形象表现出的真情实感流入欣赏者的心田,从而与创作者产生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