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赋比兴的比较.pdf
文件大小:178.1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4.33千字
文档摘要

赋比兴的比较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

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

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

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

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

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

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

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

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诗中铺写她在出

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

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

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叙事诗中还有对人物一服饰装扮、年龄、言谈举

止、个性气质的铺排抒叙,有助于多角度地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1.销写人物的服饰装扮。借此以显示人物的身分和外表。如汉代《陌上桑》中描写

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意在突现罗敷的

端庄和美貌。

2.铺写人物的年龄教养。借此以显示人物的成长过程。如《焦仲卿妻》中的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突现兰芝的知书达理、聪明

能干。

3.铺写人物的性格、行为。以此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是

至关重要的。如关汉卿作自我画像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录):“「黄钟尾」我

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

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圈套)。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

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牡丹,借指出众的女色),扳的是章台柳(妓女的代称)。我

也会吟诗,会篆榴(写古体字);会弹丝(弦乐),会品竹(管乐);我也会唱鸣鹤(《

鸣鹤天》等曲调)、舞垂手(舞蹈名);会打围(围猎)、会激鞠(踢球);会围棋治双

陆(类似下棋的博戏)。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痴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

儿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阴间)。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指勾栏妓院)走。”这段曲子以铺排的手法

突显作者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反常举止,寄寓着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执着于文艺事业

的决心。

由此可见,铺排与含蓄恰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种艺术手法。铺排的主要美学特征

乃是淋漓尽致,畅酣达意。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

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

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如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抽

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

又如蒋捷的《梅花引·荆溪阻雪》:“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状

愁情之冷清孤独犹如夜雪家海.耐人品味。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生在世

悲欢离合的事理同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相比,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