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聚焦本质 建立关联 促进迁移.docx
文件大小:41.0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3.9千字
文档摘要

聚焦本质建立关联促进迁移

【摘要】聚焦本质,建立关联,促进迁移,赋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新样态的价值追寻。在数学教学中,打通知识之间的关联、发掘知识背后隐藏的核心概念,聚焦数学学科知识本质;“抽取前拥,关联后继”,站在系统建构的观念下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关系网络;突破单一情境、建立认知模式、情意结构、实现“高通路”迁移,从而,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知识本质关联迁移教学样态

(一)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知识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逻辑推理、模型建构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刻画、定性分析,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数学思想。

(二)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点状呈现数学知识。这虽然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建构缺少深刻的认识。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结构化。对数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不仅可以关注到知识本身的整体性、关联性、一致性,更能帮助学生探寻内在的意义与联系,建构知识的网络,达到“点—面—体”的整体建构。

(三)提质赋能学生的核心素养

布鲁纳曾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允许许多别的知识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学习这种基本结构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么相互关联起来的。同时布鲁纳指出,“一般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在教学中,让学生能主动运用数学学科的核心去理解不同知识的片段,提升学生思维的认知结构,以及习数学的能力,真正实现从“学会数学的思维”到“通过数学去思维”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新样态的教学实践

(一)立足学科知识本质,提炼“核心”概念

数学教学中,立足于数学学科知识本质,透视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打通知识之间联系,聚焦知识背后的数学意义、原理,即数学的“核心”概念。

1.整体关联,凸显数学知识一致性

活动一:读出计数单位的价值(见图1)

生:小数部分的读法肯定不能按照整数读法,如果小数的末尾加0,读的方法会发生变化,但是小数的大小没变。

生:37的3在十位可以读成三十七。0.37的3是3个0.1,不是3个十,因此不能按照整数读法读。

师:看来数位关系着读法。我们一起读一读37(三十七)。

生:我们可以读出这个数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也就是每个数字表示的大小。

师:我们原来可以读出数位,还能读出数对应的(计数单位)。读数的学问可真大啊!

生:那为什么0.37不读出零点三个“十分之一”,七个“百分之一”。

生:那样读太麻烦了,如三个十分之一和三十个十分之一,容易混淆。

师:整数的读法能按照小数的读法读吗?

生:不行,不能清楚读出数的大小。

师:虽然整数、小数读法不同,但为什么都能读出数的大小呢?整数、小数又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的大小就不同;都是十进制关系;读法不同,但都能读出数的大小;感受到对于小数和整数,计数单位和数位都很重要。

活动二:画一画中感悟数的一致性(见图2)

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想法(见图3)

追问:这些表示方法有什么相通之处?

小结:画可以清楚看出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

数学新课标强调了“计数单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知识的外在形式,寻找外在形式背后一致性,才能真正抵达知识本质,即“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活动一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数部分读法不能像整数读法去读?”,引导学生讨论看似不同读法背后,其实都能读出这个数的大小,在读中体会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感悟计数单位的价值。活动二中,学生通过画一画,外显出思维的过程,从而描述出数的意义。学生在两次活动中,经历操作、交流、比较等,打通知识之间的关联,聚焦核心知识: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的个数,逐步体会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应用意识。

2.多重想象,体验“概念”根源性

数学教学中,如果概念的产生能够赋予产生的缘由,学生更能真正把握概念本质。如教学长方体“长、宽、高”时,可以这样教学。

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见图4),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感受这个长方体的大小。这时,从框架中拿出不同方向的一些棱,问:现在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多重想象与操作中,学生体会到三个维度上各留下的一根小棒,才是对长方体大小定量刻画的基本元素,因此,把这三根(红、黄、蓝)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见圖5)。学生对长宽高概念建立同时也发展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二)关联知识整体,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因此,教学中需要整体分析、关注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