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齐桓公:怎样组织华夏同盟,抵抗戎狄入侵?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昨天讲到,齐桓公通过二十来年的努力,终于让中原诸侯国也就是所谓
诸夏,结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同盟,齐桓公作为这个同盟的大哥,又称
侯伯,也就是一般说的霸主。
而这个同盟要面对严峻的挑战,首先就是北方的戎狄。
戎狄的威胁
西周末以来,戎狄部落对中原各诸侯国一直是很大的威胁。这些戎狄,
并不是后世所谓的游牧民族。当时是一种华夷杂处的局面,就是这些诸
侯国,国土往往并不接壤,所以比较严谨的春秋地图,都是不画诸侯国
国境的。因为,诸侯国的国境和国境之间,还有很多不属于任何国家的
土地,戎狄部落往往就在这些地方纵横来去。
戎狄拥有的马,不见得比中原诸侯国多,所以他们不可能有大量骑兵,
实际上早期文献里就没有骑马的“骑”字;他们也不太掌握制造战车的
技术,所以他们更不擅长车战。戎狄是以徒兵,也就是步兵为主。这是
《左传》里多次写到的。
本来,华夏国家军事上对他们应该还是有点优势的,但这些年来不停的
内乱内战,自我削弱,在戎狄面前就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前面介绍过,
戎狄的入侵是流寇式的,对占有土地没什么兴趣,抢完东西就走了。正
因如此,戎狄的破坏性更大,因为要想占有土地的话,还会想将来在我
手里怎么发展,不想占有那就怎么破坏都行。
举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除了往日本丢了两颗原
子弹外,还在东京大轰炸。一个细节是,炸弹更多往穷人住的地方扔,
避开富人住的地方。因为美国人清楚,战争结束后,日本是美国的势力
范围,会有大量美国人到日本来生活,富人区留着,来了就有地方住。
如果说日本划归苏联的势力范围的话,美国人可能就会换一种炸法了
(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总之,不是自己的地,下手就格外得恨,所以当时中原各国对戎狄的入
侵,是极其恐惧的。
北狄攻陷卫国
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戎狄的入侵规模达到高峰。首先黄河以
北的邢国,遭到了进攻。这一年是典型的多事之秋,鲁庄公刚去世,鲁
国成了个烂摊子,也需要齐国帮着料理,但是齐桓公不辞辛劳,出兵救
邢。
下一年,北狄又攻陷了卫国,这是让人特别感慨的一段历史。
当时卫国国君是卫懿公。“卫懿公好鹤”的故事很有名,卫懿公喜欢仙
鹤,让仙鹤坐车子。这事糟蹋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就把贵族给伤
了,坐车是士阶层以上的人的特权,仙鹤也坐,这不是侮辱我们嘛?
所以戎狄兵临城下的时候,卫懿公要给有作战义务的国人们分发武器,
大家拒绝接受,并且说:“让鹤去罢!禄位是它的,我怎么能够作战呢?”
贵族不光有爵禄和乘车的特权,修我矛戈,上阵作战,也是仅有他们才
应该尽的义务。
这个时候还内耗,那就没有像样的抵抗,卫国一败再败,最终,卫这样
一个诸夏中的大国,半夜渡河逃出来的,只有男女七百三十人。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感叹一句,国难关头,如果卫国人能够放下旧怨,
集中力量保家卫国,结局能不能好一点?
卫懿公可恶吗?可恨吗?太可恨太可恶了!卫懿公要上阵抗狄的时候,
国人们冷嘲热讽说让仙鹤去吧,我哪里能作战呢?这话说得解气吗?真
解气。
可是对所有人来说,结果是什么?解完气之后,是大家一同承受最悲惨
的结局。
所以,像卫懿公这样的君主最大的危害是什么?不是他具体伤害了多少
人,而是他让当时的卫国彻底失去了凝聚力,让国家机器没有办法正常
运转,没有能力承担保卫家园这样最基本的国家职能。
但是作为古代普通人甚至作为中小贵族,也没啥好开心的,更不要幸灾
乐祸。毁灭的大洪水来了谁也跑不掉。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很容易觉得政治够黑暗了,官场够腐败了,日子
够糟糕了,这个朝廷就让它完蛋吧,还能怎么样!好,真完了,就发现
真正恐怖的日子是和平时期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齐桓公的关照
不过,灾难深重到极点的时候,希望也就出现了。面对恐怖的外敌,中
原各国不分彼此守望相助的行动,也开始了。
首先,卫国败得这么惨,但毕竟还有七百三十个人逃出来了,是怎么逃
出来的呢?
《左传》记录:“宋桓公逆诸河,宵济。”齐桓公最亲密的盟友宋桓公,
在河边准备好渡船等候,连夜接过来的。不然卫国国都的人,真的是只
怕一个人都活不下来了。当然,宋桓公这时候来不是因为齐桓公,而是
因为他是卫国的女婿。
前面讲《诗经》的时候讲过,卫国的公子顽娶了齐国的宣姜,生了三个
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一个嫁个了宋桓公,一个嫁给了许穆公。
现在,宋桓公这个女婿来了。另一个女婿许穆公没来,但是许穆夫人作
为卫国的女儿,她回来了。
许国弱小,不敢深度介入这事,按照规矩,出嫁的女儿在父母已经过世
之后,不能回娘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