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欣月星光电半导体材料公司年表面处理LED支架及五金项目
风险评价专题
二零二五年五月
目录
总则 1
1.环境风险评价原则及程序 1
2.环境风险调查 3
2.1.危险物质数量和分布情况 3
2.2.环境保护目标 6
3.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8
3.1.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8
3.2.P的分级 9
3.3.行业及生产工艺(M) 10
3.4.环境敏感程度(E)的分级确定 10
3.5.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4
4.风险预测 14
4.1.风险识别 14
4.2.风险源分析 14
4.3.风险影响分析 17
4.4.风险措施 18
4.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21
4.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22
4.7.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22
PAGE
PAGE3
总则
项目为电镀项目,涉及的原辅材料部分具有有毒、有害、腐蚀性等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乃至废弃物处置等环节存在发生重大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环境风险分析及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查出可导致潜在环境事故发生的诱发因素,通过控制这些事故因素出现的条件,从而最终将综合环境污染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环境事故不可避免而突发时,则保证已有相应的环境事故应急措施,从而最终将事故导致的损失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环境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风险因素识别,查出可导致潜在环境事故的诱发因素,估计这些事故因素出现的条件,如有可能则估计其出现的概率。风险评价的主要任务则是针对风险因素,评价这些事故因素的可控制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风险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环境风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评估拟采用的事故应急措施,必要时提出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文件的精神,落实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风险排查工作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依据环发[2006]4号文附件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的要求以及HJ2.1-2016、HJ/T169-2016等技术导则,对本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编制环境风险评价章节。
1环境风险评价原则及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项目实施后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其具体如下:
1、项目风险调查。在分析建设项目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环境敏感性的基础下,进行风险潜势的判断,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2、项目风险识别及风险事故情形分析。明确危险物质在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分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风险事故情形,合理设定事故源项。
3、开展预测评价。各环境要素按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分别预测评价,并分析说明环境风险危害范围与程度,提出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4、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对策,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5、综合环境风险评价过程,给出评价结论与建议。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1.1-1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2环境风险调查
2.1危险物质数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可知,项目风险源主要为项目化学品原辅料,其中硫酸、盐酸、氰化物原辅料均暂存于集控区化学品仓库及氰化物仓库;其余硫酸镍、氯化镍、硫酸铜等原辅料由建设单位自行购买,储存于化学品原料暂存间,项目最大储存量主要考虑各镀槽中风险源在线量及车间暂存量。
a)硫酸镍、硫酸铜、氯化镍、铬酸酐等原辅料由建设单位自行购买,暂存于车间;风险源调查清单(暂存量)见下表。
表2.1-1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清单(暂存量)
序号
危险物质
主要成分
CAS号
最大储存量
分布情况
1
铬酐
CrO3
773894-5
0.1
车间原料暂存间
2
硫酸镍
NiSO4
7786-81-4
0.15
3
氯化镍
NiCl2
7718-54-9
0.1
4
氨基磺酸镍
Ni(NH2SO3)2
/
0.2
5
硫酸铜
CuSO4
/
0.05
6
雕刻油
/
/
0.003
7
酒精
/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