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经历,发展学生数据意识
【摘要】“单式统计表”是人教版教材第一次涉及教学“统计图表”类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开始。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校牌、选奖品、天气情况”三大统计任务,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
【关键词】数据意识单式统计表全过程经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据意识”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随机想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由浅入深,相互联系。本文就“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中的“单式统计表”进行教学研究。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单式统计表”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的开始。
一、直面问题:单式统计表的学情分析
“分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是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本課继续学习。学生学习的起点、心理、运用数据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基于以上疑问,笔者调查了二年级342名学生,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1.学生对统计有感觉吗?
题目:生活中哪些是需要我们进行统计的?选一个说一说你是怎么统计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统计并不陌生,有93.4%的学生参与过统计活动。但让学生描述怎么统计时,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明显是模糊不清的。可见他们对统计的认知大多是不完整的,并没有完整地经历统计过程,没有体会到统计的意义。
2.学生会画统计表吗?
学生虽然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接触过统计表,但仅仅是通过分类完成统计,它并不是统计意义上规范的统计表。通过调查发现,95.3%的学生不会完整地绘制统计表,他们只会对应地表达出各自的数量,对于含有表头的统计表比较陌生。
3.学生学习的心理是怎样的?
调查中,让学生选一种颜色作为班级图标的底色时,所有的学生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显然二年级学生调查数据的意识非常薄弱,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的喜好来判定。
4.学生运用数据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5.1%的学生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但是稍复杂的数据分析、判断对学生来说较困难,他们依旧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运用数据解决问题。
二、把握方向:单式统计表的学习转向
“单式统计表”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应当从“问题需求”出发,经历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基于对学情的分析,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思路。
1.从“问题需求”出发,实现统计的教育价值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从学生的“问题需求”出发,以“选校牌、发奖品、天气统计”三个活动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实现统计的教育价值。
2.从“经历全过程”出发,体会知识的完整建构
作为统计的起始课,本课教学以极具吸引力的任务“学校要做校牌该选哪种颜色”引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收集过程,通过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数据呈现,进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最终做出推断和决策。
3.从“深刻感知”出发,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完整建构和体会的过程。本课教学从回答“选校牌颜色”这样的问题中获取“真”数据,再根据这些“真”数据解决选校牌颜色的问题,让学生深刻感知数据意识。随后教师制造认知冲突:我们班喜欢“蓝色”的同学最多,就以“蓝色”作为学校校牌的颜色合适吗?通过对现实意义的讨论,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和数据分析的意义,逐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
三、突围路径:单式统计表的教学实践
(一)以校牌引入,产生调查需要
1.创设情境,明确调查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校要做一套校牌,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选择校牌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按款式、颜色、形状……再引导:经过讨论,教师们已经选定了一个款式,但是到底该选哪种颜色的校牌呢?我们一起去帮帮忙。
师:如果选一种颜色做校牌,你会选哪种颜色?
(学生交流得到不同的颜色)
师:大家选的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投票,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就选哪种颜色作为校牌的颜色。
师:你的意思是“少数服从多数”吗?怎么投票呢?
生:举手、起立、在一张纸上写上喜欢什么颜色……
教学从“选校牌”问题的需求出发,在交流中引出用投票的调查方法选出学生喜欢的校牌颜色,产生调查的需要。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在调查活动中少数服从多数,选择哪种颜色的学生多,就以这种颜色做校牌,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价值。
2.参与统计,呈现投票结果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解决选哪种颜色校牌的人数最多的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种颜色的投票,想一想,你最喜欢的颜色是哪一个?请把选择的颜色贴在黑板上。
师:通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