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数据意识测评的评价工具探讨
【摘要】本文从培养数据意识的素养目标出发,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指向数据意识测评的几种评价工具:工具一,对数据质量判断的测评;工具二,对数据操作效能的测评;工具三,对数据随机性感悟的测评;工具四,对数据思维发展的测评。通过评价工具的设计研发与实践运用,检测并促进学生数据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数据意识测评评价工具数据思维
我们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中,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些值得我们研究并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而有些就没有分析的价值。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备读懂数据、操作数据、表达数据和质疑数据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是其今后形成数据分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意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如何进行有效测评从而促进学生数据意识的发展?教师要从数据意识的素养目标出发,关注学生的思维表达和能力表现。研发小学生数据意识的评价工具,不仅要设计相对封闭的评价试题,考查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内容和基础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基于现实生活面临的真实情境设计开放性的评价任务,从而考查学生基于数据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教师要开发多类型、多层次、多主题的评价工具,从不同的维度检测学生数据意识的发展水平,以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本文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介绍几种数据意识测评的评价工具。
工具一:对数据质量判断的测评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收集本身的特征及数据记录中的信息质量。学生对数据质量的认识,首先表现在对数据的敏感性,能够意识到可以运用数据来解决问题,能够关注和发现身边存在的数据来源。其次,能结合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的信息质量,如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数据质量的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考查学生对数据质量的理解。如:
元旦放假,小明对某商场的消费者做了关于消费水平的调查。()的调查结果最有价值。
A.在一个衣服柜台进行调查
B.在所有衣服柜台进行调查
C.在商场的出口处进行调查
D.在商场1千米外进行调查
此评价试题专门针对数据的来源进行测评。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据的质量。要了解某商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需要进行数据的调查研究,选择哪个位置的数据能够解决问题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对统计相关知识的理解,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并选择。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对一个衣服柜台和对所有衣服柜台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数据都比较单一,仅限于衣服的消费;在商场1千米外进行调查,距离商场有些远,收集到的数据与商场的关联度比较低;而在商场的出口处进行调查,能对商场的消费者当天的消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选择C。测评的过程一方面是引導学生感悟数据质量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感悟不同的数据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作用。
工具二:对数据操作效能的测评
数据操作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表达。从现实生活或实验中收集到的一手数据,常常是无序的、杂乱的,不能直接用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需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并知道,从一些杂乱的数据中难以看出其中的规律,要通过筛选、分类、排序等方式进行整理,呈现数据所蕴含的规律,再通过图表等方式将数据的特征和规律直观化。常见的评价方式是直接呈现完整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较少考查数据的整理过程或图表的形成过程,而后者才是学生数据意识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评价任务,对学生的数据操作效能进行测评:
阅读材料: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20年9至12月开展的全国近视专项调查结果:其中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比例依次增加。医学上规定:300度以下为轻度近视,300~600度为中度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数据呈现:一个自然班每个学生的视力数据
任务要求:视力普查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请你帮校医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一下这些数据。
此评价任务提供给学生原始的视力数据及相关视力划分阅读材料,创设了一个校医整理数据的问题情境,请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这些数据。面对一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数据,学生是否掌握了数据整理和表达方法的能力,能力水平如何,通过学生的作品能够充分呈现出来。在评价的过程中,能体现学生数据整理的过程和结果。有些学生面对杂乱的数据完全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能够根据阅读材料,将视力数据按正常、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进行分类整理;也有的学生能够通过统计图表直观呈现数据。完成此类评价任务需要的时间虽然较长,但是教师可以较全面地发现学生在数据意识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工具三:对数据随机性感悟的测评
数据随机性指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包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