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立德树人视域下“善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docx
文件大小:43.84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6.21千字
文档摘要

立德树人视域下“善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张翼文杨开智

【摘要】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善德”课程体系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善德”课程框架体系;直面“全人发展”,丰盈“善德”课程育人内容;指向“知行合一”,创新“善德”课程实施路径;致力“协同育人”,拓宽“善德”课程育人场域;促进“善德生长”,实施“善德”课程多元评价,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每个学生传承和发扬善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人发展知行合一协同育人善德课程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立德树人视域下“善德”课程体系的建构实施是以立德树人为总纲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为载体,跨学科、跨领域融入“善”文化精髓,构建多元学习和评价方式,家、校、社协同育人,经过学生学习、认知和内化,转化為个体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善德”课程框架体系

“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代代教育者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善德文化的指引下,学校重视顶层设计,从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形式、育人场域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善德”课程进行全方位架构。

(一)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善德”课程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即要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怎样树人”的问题。学校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育人目标。因此,学校通过“善德”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践,促使学生心执善念,热爱自己,热爱同学和教师,热爱家庭、社会和祖国;口出善言,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厚待人;行践善事,责任担当,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争做“知行合一、文化自觉”的滨实学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聚焦“融合贯通”,实现“善德”课程整体架构

推行“善德”课程,旨在遵循德育规律,实现学段间的纵向连接;辐射场域空间,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把握德育内容,实现融学科、跨领域全方位育人;构建多元学习与评价方式,实现个性化差异性育人,提升德育实效性。基于以上认知,学校对德育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建构了“善德”课程体系。

“善德”课程共设置了“文沁童心”“匠心于行”“研学励志”“生命经纬”“劳动纵横”“公益足迹”“典法浸润”“知行合一”八项课程内容,旨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关注学段间的纵向连接,实现融学科、跨领域全方位育人。

“善德”课程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如走访、游戏、探究、体验、开展项目活动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内容、教学对象等加以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善德”课程涉及的场域追求校园、家庭、社会双向联动或三者循环辐射,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善德”课程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开放性评价、动态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善德成长。

二、直面“全人发展”,丰盈“善德”课程育人内容

“全人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追求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

在“全人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精神,在理解和把握“善”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而创设的“善德”课程有机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善爱教育、规则教育等相关主题,设置八项课程内容。

(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学生面向未来奠基

“善德”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领域为基础构建八大项课程内容,每个大项课程内容又包含三项子课程。子课程内容按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如“知行合一”课程下设“善爱他人”“践行环保”“遵守规则”三项子课程,每项子课程下又有与年级相匹配的具体内容及目标。

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努力实现课程一体化设计,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还面向学生未来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善德”课程最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形成良好品质。因此,“善德”课程要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知善、行善、至善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善德”课程的八项内容都要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善德,茁壮成长。

1.整合学科资源,彰显全科习善育人理念

“善德”课程是多种知识、思维、能力、反应存在与呈现的地方。因此,它有时需要和其他学科相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