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结构化”?厘清“关系网”
【摘要】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四边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认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聚焦“结构化”设计,以三个教学板块“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关系”将原本零散的内容以完成任务驱动和解决核心问题的形式连成片、结成块,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在结构化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结构化关系网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四边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认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是研究三角形、梯形的基础,尤其是在研究面积的过程中,更能凸显它的独特作用: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的一次再认识,教参上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中,感悟这几类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聚焦“结构化”设计,以三个教学板块“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关系”将原本零散的内容以完成任务驱动和解决核心问题的形式连成片、结成块,形成网,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在结构化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量与比,提升“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再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是再认识呢?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当时大家对它只是有了直观的感受,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作平行四边形?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板块名称: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未知的问题时,常常会借助已知的经验。回忆一下,前面研究过哪些图形的特征?是怎么研究的?
师:借助研究长方形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
生:从它的边、角去研究。
师: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不仅分别平行,而且分别相等。
生2:我是在方格纸上画的,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分别相等。
生3: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生4: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角加起来是180°。
生5:我发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平行四边形有很多特征,数学家们规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师:图1中有3个图形,同桌合作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说出你们的理由。
课件出示图1:
学生判断、反馈交流。
师:图中的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上课伊始,教师将课题从“认识平行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的再认识”,凸显知识的联系,接着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意识地从边和角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体现研究方法的迁移性,将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新知转化为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众多特征,理解在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其实利用了其最本质的属性。接着,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建构了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模型,发展了空间观念。随后的评价设计,将长方形、正方形放入其中,引起矛盾冲突,在思辨中认识到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后面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
二、拉与想,理解“运用”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自由说)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地方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课件出示板块名称: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
师:先请大家完成一个小实验。
课件出示图2: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师: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吗?
课件出示图3:
生1:我认为电动拉门、升降台都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生2:我认为阳台晒衣架也是利用它容易变形的特点,伸缩自如,可以节省空间。
师:汽车停车位呢?地面上贴的瓷砖也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吗?
(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是。)
师:小组讨论,用数学的眼光再分析一下,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3: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平行四边形停车位比长方形停车位容纳更多车辆,减少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