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并购潮起,面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ptx
文件大小:3.52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1.76万字
文档摘要

并购潮起,面向2060的

中国气候科技产业(2025版)

2025年6月;;

2024年全球极端高温和洪涝并存。欧洲、北美、非洲、亚洲部分地区夏季气温持续超过40°C,热浪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在非洲东部持续干旱的同时,南亚和南美却遭遇历史性暴雨,引发严重的洪灾[1]。2024年12月,北极海冰范围为1,142万平方公里,创1979年以来该月份的最低纪录[2]。气候变暖导致南大洋和北冰洋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升温正在加速,影响着全球洋流与气候模式。全球气候危机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社区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全球气候挑战日益严峻的当下,气候科技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之中。气候危机如同高悬之剑,促使世界各国纷纷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路径。气候与产业并购的相辅相成关系愈发紧密,一方面,气候危机的加剧促使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气候科技产业的投资与并购力度,以寻求更高效的减排路径和绿色增长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并购为气候科技企业提供了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机遇,加速了气候科技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的进程。

中国的气候产业蓬勃发展。光伏领域组件出口量持续增长,技术垄断优势凸显。储能与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5]。风能、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产业,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借助并购实现技术升级与区域拓展也在挖掘更大的潜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新增温室气体控制、绿色物流、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拓展了产业覆盖范围,为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6]。《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4修订版)》提出严控煤电新增产能。

安永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气候科技领域发展,并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和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编制《并购潮起,面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暨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本白皮书”),阐述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发展概况。在全球碳中和共识下,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紧密相连。中国在绿色发展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理念指引下,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风电领域,中国已实现局部领跑,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将把握趋势,积极引领全球气候科技的技术和产业科创大潮,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

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

1.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

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发展的最大安全挑战之一。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了一系列多层次、多领域的举措,涵盖国际协议、国家政策、技术创新和民间行动等。

我国也积极承担大国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宣誓。

四年以来,我国构建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在“双碳”政策、产业、技术方面均有所突破。为应对碳排放问题,我国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节能降碳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路径,

包括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等。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我国将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明确的减排目标的刺激下,中国气候科技在过去二十年间迎来飞跃式发展,特别是在清洁能源

和电气化交通两大领域,依赖与技术成熟、供应链健全优势,吸纳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投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