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融通算理算法,构建知识体系.docx
文件大小:41.1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4.39千字
文档摘要

融通算理算法,构建知识体系

张晓锋姚灵娣

【摘要】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滋养学生的算“术”智慧。文章以“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为例,将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勾连,引导学生积极推理明晰算理,比较沟通掌握算法,灵活估算发展数感,逐步提升运算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数学运算算理算法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小数乘小数”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的教学内容。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与积的变化规律等是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基础。笔者以为,本课教学应创设真实情境,触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结合图形,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且快速、准确地为积的小数点“定位”,发展学生的数感与推理意识。

片段一:创设真实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课件呈现老师家的户型图(图中标注了主卧长4.2米、宽3.5米,次卧长3.8米、宽3.2米,陽台长3.2米、宽1.15米,卫生间长3米、宽2.8米)。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户型图,这套房子的面积是98.6平方米。你们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老师家的户型图,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生2:我想知道次卧的面积有多大。

生3:我想知道主卧比次卧大多少。

生4:我想知道这套房子的总价。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挺多!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出答案。请大家先算出卫生间的面积,再互相说说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算出卫生间的面积是8.4平方米。你们能列式计算次卧的面积吗?请每个同学尝试列竖式计算。(板书3.8×3.2)

【思考】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条件,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最感兴趣。以老师家的户型图作为学习素材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也为学生积极提出不同问题、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提供了条件。比较契合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为“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设真情境、解决真问题、引领真学习,有利于实现学习与现实的有意义联结。

片段二:增强估算意识,丰富学生数感

师:同学们,3.8×3.2的积是多少?我们先估算一下!

生1:我把3.8×3.2当成4×3估算,积大约是12。

生2:我把3.8×3.2当成3.8×3估算,积大约是11.4。

生3:我把3.8×3.2当成4×4估算,积大约是16,不过积一定小于16,因为这是大估。

生4:我把3.8×3.2当成3×3估算,大约是9,我用的是小估!

师:大家的估算方法多样,估计积在9到16之间。大部分同学估算的积约为12。我们先把这个估算结果记录下来,等会儿将其与竖式计算结果比对。

师:同学们,下面三个竖式(见图1)计算对吗?先判断,然后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师:谁能很快判断出这三道题的对错?

生1:第一个竖式是2.5×3.5,我大估成3×4口算,积是12,87.5太大了!第二个竖式是16.4×4.5,我小估成16×4口算,积是64,7.38太小了。

师:大家同意他的判断方法吗?通过估算可以很快知道两个数相乘的积的大致范围,如果相差太大那就错了。第三个竖式哪里错了?

生2:我认为第三个竖式的得数也可以通过估算判断,把它估成80×0.04,积是3.2,32.92太大!还可以把82.3大估成100,100×0.04=4,仍然比32.92小得多!

生3:我有不同的判断方法!我是从积的小数位数看的。请看,第一个竖式的积应该是两位小数,而这里是一位小数;第二个竖式的积应该是两位小数,而这里是三位小数;第三个竖式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而这里是两位小数。所以三道题都算错了!

师:善于思考,方法灵活!

师:估算的功能的确强大!判断一个乘法竖式的积是否正确,既可以通过估算判断,也可以通过确定积是几位小数判断。大家在日常计算中,要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完成计算后再检查、反思,给自己的计算加个保险!

【思考】估算能力是运算能力中一项必备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新课标指出,估算教学要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估算的基础上,感悟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师在学生尝试计算前先引导学生估算,唤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