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子生物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mtD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mtDNA为闭合双链环状分子
B、mtDNA非编码序列少,只占mtDNA6%
C、mtDNA重链(H)富含胞嘧啶,轻链(L)富含鸟嘌呤
D、mtDNA呈母系遗传规律
E、mtDNA在具有自主复制、转录功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mtDNA为闭合双链环状分子,非编码序列少,只占mtDNA6%,呈母系遗传规律,具有自主复制、转录功能。mtDNA重链(H)富含鸟嘌呤,轻链(L)富含胞嘧啶,C选项描述错误。
2.用于确诊HIV感染的是
A、ELISA检测p24抗原
B、IFA检查p24抗体
C、ELISA检测gp120抗原
D、Westernblot检测p24抗原及gp120抗原
E、RIA检测gp120抗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是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可检测p24抗原及gp120抗原等多种HIV相关抗原抗体,以明确诊断。ELISA检测p24抗原、IFA检查p24抗体、ELISA检测gp120抗原、RIA检测gp120抗原等方法一般多用于HIV感染的初筛或辅助诊断,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目前<1kb的目的DNA片段常直接克隆到该质粒后测序
A、M13mp质粒
B、细菌质粒
C、载体有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D、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E、穿梭质粒
正确答案:B
4.RNA探针
A、一般由17?50个核苷酸组成
B、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的双链DNA或单链DNA片段
C、易降解,标记方法复杂
D、仅长6个核苷酸
E、几千碱基对
正确答案:C
5.胰腺癌的肿瘤指
A、AFP
B、本-周蛋白
C、CA19-9
D、CA125
E、CE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胰腺癌时CA19-9常明显升高,所以胰腺癌的肿瘤指标常CA19-9。AFP主要用于肝癌等的诊断;本-周蛋白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等;CEA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及一些非恶性疾病。
6.次氯酸钠去除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原理是
A、诱导同一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之间形成嘧啶二聚体
B、氧化损伤核酸
C、水解核酸
D、与扩增产物的嘧啶碱基形成单加成环丁烷衍生物
E、与胞嘧啶形成羟氨基胞嘧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损伤核酸,从而达到去除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目的。选项A描述的是紫外线的作用机制;选项C水解核酸不是次氯酸钠去除污染源的主要原理;选项D是光化学衍生的相关内容;选项E不是次氯酸钠的作用原理。
7.14C的半衰期是
A、14.26天
B、8.07天
C、5730年
D、67.48天
E、60.20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4C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它是一种用于放射性碳定年的同位素,通过测量样品中14C的含量及其衰变情况来推断样品的年代。
8.DHPLC技术的中文全称是
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C、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D、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
E、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DHPLC技术的中文全称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它是一种用于检测DNA突变等的技术。选项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英文是PAGE;选项B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英文是DGGE;选项D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英文是ASO;选项E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英文是SSCP。
9.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检出结核杆菌的rpoB基因耐药突变,建议患者更换的药物是
A、利福平
B、左氧氟沙星
C、呲嗪酰胺
D、乙胺丁醇
E、链霉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rpoB基因耐药突变提示对利福平耐药,故应更换利福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状石蜡切片中缩短蛋白酶K的消化时间可增加提取DNA片段的长度
B、组织样本不需蛋白酶K消化即可进行核酸提取
C、用于提取核酸的石蜡切片需要先用二甲苯脱蜡
D、用于提取核酸的石蜡切片不需脱蜡即可进行核酸提取
E、新鲜的组织样本需要先用二甲苯脱蜡才能进行核酸提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用于提取核酸的石蜡切片需要先用二甲苯脱蜡,以去除石蜡对后续核酸提取过程的干扰,使核酸能够更好地释放和进行后续反应等。液状石蜡切片中缩短蛋白酶K消化时间会使DNA片段长度缩短,A错误;组织样本一般需要蛋白酶K消化来释放核酸,B错误;石蜡切片不脱蜡无法进行核酸提取,D错误;新鲜组织样本无需脱蜡,E错误。
11.以上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A、APC
B、DCC
C、p53
D、c-myc
E、BRCA
正确答案:C
12.荧光原位杂交(FISH)主要用于
A、同时对样品中多种类核酸进行检测和分析
B、确定被检核酸在组织或细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