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科疾病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方法
03
临床护理干预
04
物理治疗配合
05
患者教育体系
06
并发症预防策略
01
疾病基础认知
01
疾病基础认知
PART
关节结构解剖特征
关节软骨
关节腔
关节囊
韧带和肌腱
关节面上覆盖有一层光滑、有弹性的软骨,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磨损。
包裹在关节外面的结缔组织膜,起到密封关节腔、保护关节的作用。
关节囊内部的空隙,含有少量滑液,起到润滑关节、减少摩擦的作用。
韧带连接骨与骨之间,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起到驱动关节运动的作用。
常见致病机制分类
退行性变
炎症性关节病
代谢性关节病
创伤性关节病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僵硬、疼痛。
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增生、关节破坏。
如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沉积,引起关节炎症反应。
关节受到外力损伤,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功能受损。
典型临床表现识别
关节疼痛
是关节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钝痛、刺痛、烧灼感等,与活动有关。
01
关节肿胀
关节局部组织水肿、积液或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关节肿胀。
02
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
03
关节畸形
关节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变形,如内翻、外翻、屈曲等。
04
02
护理评估方法
PART
疼痛等级量化工具
通过一条直线,让患者在线上标记自己疼痛的程度,从0到10,表示疼痛逐渐加强。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让患者用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
数字评分法(NRS)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适用于无法语言表达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关节活动度测量标准
肢体功能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完成特定动作的能力来评估关节的活动度,如关节的伸展、屈曲等。
03
根据关节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制定出相应的评估表格,记录关节的活动情况。
02
关节活动度评估表
关节活动范围(ROM)
指关节在正常活动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弧度,可用量角器测量。
01
生活能力评估维度
包括穿衣、吃饭、洗漱、如厕等日常活动,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基本生活能力
功能性生活能力
社会参与能力
评估患者在家中或社区内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功能性活动,如上下楼梯、购物等。
评估患者是否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如工作、学习、娱乐等,以及参与的程度和频率。
03
临床护理干预
PART
炎症控制药物管理
药物选择
根据疾病类型和炎症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01
药物使用
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剂量、用法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2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控制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关节负担。
03
关节保护体位指导
根据关节病变部位和功能状况,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避免关节过度伸展或屈曲。
体位摆放
在保护关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
根据需要使用支具、矫形器等辅助器具,以支撑关节、减轻负担、纠正畸形。
辅助器具
术后康复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功能锻炼
伤口护理
随访复查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体温、脉搏、呼吸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根据手术情况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
04
物理治疗配合
PART
热疗/冷疗应用场景
急性期的热疗
慢性期的冷疗
运动前后的热疗
运动后的冷疗
适用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急性炎症性疾病,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
适用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慢性损伤性疾病,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可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可减轻肌肉疲劳和酸痛,促进恢复。
理疗器械操作规范
超短波疗法
通过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1
微波疗法
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02
超声波疗法
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温热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软化瘢痕和粘连。
03
磁场疗法
利用磁场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04
关节松动术
软组织松动术
通过手法使关节在关节囊内进行被动活动,缓解关节僵硬和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
通过手法对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进行按摩、推拿、牵拉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手法松解技术原则
神经松动术
通过手法使神经在神经通道内活动,缓解神经受压和粘连,改善神经功能。
关节功能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