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眼科护理基本理论.pptx
文件大小:3.2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眼科护理基本理论

演讲人:

2025-06-03

目录

CATALOGUE

基础概念与目标

眼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常见症状评估方法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特殊疾病护理理论

健康教育与预防

01

基础概念与目标

PART

眼科护理定义与范畴

01

定义

眼科护理是专业护理人员针对眼部疾病患者或健康人群进行眼部保健、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及康复等一系列护理活动的总称。

02

范畴

眼科护理涵盖眼部检查、治疗、手术配合、康复等多个环节,涉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护理。

护理核心目标设定

减轻眼部不适

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眼部并发症

提供健康教育

通过专业护理减轻患者眼部疼痛、瘙痒、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针对眼部疾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眼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眼科保健知识,提高他们对眼部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患者安全基本原则

遵守医疗规范

准确识别患者

无菌操作原则

尊重患者权益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在进行眼部护理时,要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

在眼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患者隐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02

眼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PART

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膜、巩膜和视网膜,其中角膜是眼球表面最前面的透明部分,巩膜是眼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视网膜是感受光刺激形成视觉的重要组织。

眼球基本结构解析

眼内容物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充满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等作用,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玻璃体呈透明胶状,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包括4条直肌和2条斜肌,直肌分别是上、下、内、外直肌,它们使眼球能够上下左右转动,斜肌则使眼球转动更加灵活。

视觉形成生理机制

光学过程

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等折光体,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01

神经传导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

02

大脑处理

大脑皮层对接收到的视觉信号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03

眼睑是眼睛的保护性屏障,能够遮挡灰尘和强光,同时保持眼球的湿润。

眼睑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分泌泪液,泪道则负责将泪液引流至鼻腔,起到湿润眼球、排出废物等作用。

泪器

结膜是覆盖在巩膜前面和眼睑内面的透明薄膜,具有润滑眼球、防止感染等作用。

结膜

01

03

02

眼附属器功能解析

眼外肌是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包括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等,它们协同作用使眼球能够灵活转动,实现注视和追踪目标的功能。

眼外肌

04

03

常见症状评估方法

PART

视力异常评估流程

初步筛查

主观验光

客观验光

进一步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视力状况,确定是否存在视力异常。

使用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视力,以获取最佳矫正视力。

采用自动验光仪等设备测量眼球的屈光度,为配镜提供准确数据。

如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眼科检查,如角膜曲率、眼压等。

疼痛明显,可能伴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

中度眼痛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视力明显下降和大量分泌物。

重度眼痛

01

02

03

04

表现为眼部不适,轻微疼痛,不伴有视力下降和分泌物增多。

轻度眼痛

指眼内似有异物存在,轻度仅感不适,重度则疼痛难忍。

异物感

眼痛与异物感分级

分泌物性质鉴别

脓性分泌物

多见于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等,表现为黄色或黄绿色脓性物质。

粘性分泌物

多见于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等,呈白色或透明粘稠状。

浆液性分泌物

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等,表现为稀薄、透明的浆液性物质。

血性分泌物

见于眼外伤、感染性眼病等,表现为分泌物中带有血液成分。

04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PART

滴眼液给药标准化

滴眼液的选择

用药方法

用药前的准备

用药后的处理

根据眼部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滴眼液,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清洁双手,确保眼药水瓶口无污染,轻轻摇晃药瓶使药物均匀混合。

轻轻拉开下眼睑,将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闭眼轻轻转动眼球,使药物均匀分布。

用药后用清洁的纸巾或棉签轻轻按压泪囊区,避免药物流入鼻腔。

眼周敷料更换步骤

评估伤口情况

更换前的准备

更换敷料

注意事项

观察眼周伤口的愈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敷料。

清洁双手,准备无菌敷料、胶布等物品。

轻轻揭去旧敷料,避免牵拉伤口,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再贴上新的敷料。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器械清洗

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去除血渍、药液等残留物。

器械消毒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化学浸泡法,确保器械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