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激光治疗技术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主流手术类型
01
基础原理概述
03
适应症与禁忌
04
术前评估流程
05
术后管理要点
06
技术发展前沿
基础原理概述
01
屈光不正形成机制
角膜曲率异常
眼轴长度异常
晶状体折射率异常
角膜曲率过大或过小,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睛时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
晶状体折射率发生变化,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睛后无法正常折射到视网膜上,也会引起屈光不正。
眼轴长度过长或过短,使得光线在眼内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同样会引起屈光不正。
激光照射到角膜组织时,会产生光热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达到切割或重塑的目的。
激光作用生物效应
光热效应
激光与角膜组织中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组织的化学性质,从而改变其物理特性。
光化学效应
激光照射到角膜组织时,会产生光电效应,使组织内部的电子发生跃迁,产生电流和电离,从而实现对角膜的切割或重塑。
光电效应
角膜重塑理论基础
通过激光手术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角膜曲率重塑
角膜厚度调整
角膜表面平滑度改善
激光手术可以精确地调整角膜的厚度,从而改变角膜的折射率,进一步矫正屈光不正。
激光手术可以去除角膜表面的不规则凸起,使角膜表面更加平滑,减少散射和不规则折射,提高视力质量。
主流手术类型
02
手术原理
利用激光在角膜瓣下进行切割,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手术优势
保留角膜上皮层,手术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适合矫正中高度近视。
手术缺点
对角膜厚度有较高要求,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瓣的并发症,术后干眼症状明显。
术后护理
需要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角膜瓣愈合。
LASIK技术特点
SMILE微创术式
手术原理
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内制作一个微小的透镜,然后通过微小切口将其取出,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01
手术优势
无需制作角膜瓣,保留了角膜的完整性,术后干眼症状较轻,恢复时间较短。
02
手术缺点
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费用相对较高,矫正范围有限。
03
术后护理
需要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04
通过激光直接去除角膜上皮层,然后利用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割,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适合角膜较薄或度数较高的近视患者,手术费用相对较低,无需制作角膜瓣。
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恢复时间较长,存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风险。
需要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角膜上皮愈合。
表层切削术(PRK)
手术原理
手术优势
手术缺点
术后护理
适应症与禁忌
03
患者筛选标准
6px
6px
6px
患者需具备稳定的近视矫正视力,且矫正视力在0.8以上。
矫正视力
患者角膜曲率需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角膜病变。
角膜曲率
患者近视度数在近两年内保持稳定,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
屈光状态稳定
01
03
02
患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体质、干眼症等禁忌症状。
无禁忌症状
04
年龄与度数限制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通常适用于18-50岁的近视患者。
年龄范围
激光手术可矫正的近视度数范围通常在-1.00D到-12.00D之间。
近视度数
激光手术也可同时矫正散光,通常散光度数在6.00D以下。
散光度数
角膜厚度临界值
角膜厚度要求
激光手术需要切削部分角膜组织,因此患者的角膜厚度需达到一定标准。
01
临界值
一般来说,角膜厚度不得低于450微米,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角膜瓣厚度
激光手术制作的角膜瓣厚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角膜结构的稳定性。
03
术前评估流程
04
屈光度精准检测
通过自动验光设备快速初步了解患者大致的屈光状况。
显然验光
散瞳验光
主觉验光
使用散瞳药物使瞳孔扩大,更准确地测量患者真实的屈光度数。
综合患者主观感受,对屈光度进行精细调整,确保矫正效果最佳。
角膜地形图分析
角膜地形图评估
全面分析角膜表面形态,筛查圆锥角膜等异常情况。
03
测量角膜厚度,评估手术安全性及角膜承受力。
02
角膜厚度测量
角膜曲率测量
了解角膜表面曲率情况,为手术设计提供依据。
01
泪液功能测试
测定泪液分泌量,评估干眼程度。
泪液分泌试验
观察泪膜稳定性,判断泪液质量。
泪膜破裂时间
反映泪液渗透压情况,评估泪液功能是否正常。
泪液渗透压检测
术后管理要点
05
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
屈光回退
需密切关注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可能出现屈光回退现象,需指导患者正确用眼,避免用眼过度。
短期并发症处理
干眼症
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症状,需给予人工泪液等相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