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5年)解读.docx
文件大小:23.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1.42万字
文档摘要

中国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5年)解读

一、引言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varicellazosterviruskeratitis,VZK)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眼部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发。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增多,VZK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进而延误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长期以来,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规范的VZK诊断和治疗方案,这使得临床医生在面对此类患者时常常面临困惑和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感染学组组织国内眼感染专家、角膜病专家与皮肤科专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5年)》(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医生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VZK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和参考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二、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2.1发病率与流行趋势

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VZK的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然而,国内的一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线索。在一项对166例疱疹病毒DNA阳性(角膜组织或房水)并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其中30只眼感染VZV,占比达18.1%。这一数据表明,VZK在角膜感染性疾病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例。从全球范围来看,年龄是影响VZK发病率的最主要因素。眼部带状疱疹(herpeszosterophthalmicus,HZO)作为VZV感染眼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在21-50岁人群中,HZO的发病率为13.2/10万至32.3/10万;而50岁以上人群,HZO的发病率则上升至54.6/10万至131.6/10万。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VZV被再激活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免疫功能不全也是VZK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曾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VZV再激活的概率大幅增加;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化学治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同样因为免疫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VZK。其他如肿瘤、创伤、发热、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肾病、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VZK的发病风险。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HZO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VZK的发病风险。

2.2危险因素分析

1.?年龄因素:年龄的增长是VZK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记忆能力下降等。这些变化使得机体对VZV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潜伏在神经节中的VZV更容易被激活,从而引发VZK。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VZK的发病率是30-40岁人群的3-5倍,充分说明了年龄与VZK发病的密切关系。

2.?免疫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不全是VZK发病的关键因素。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VZV的复制和传播。然而,当免疫功能受损时,如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控制VZV,病毒就会大量复制并侵犯眼部组织,导致VZK的发生。一项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移植后1年内VZK的发病率高达10%-1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3.?其他因素: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以及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影响,使得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VZK。创伤、发热等应激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力暂时降低,为VZV的激活创造条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长期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也增加了VZK的发病风险。精神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可能促使VZK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VZK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0%-30%。

三、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

3.1病毒感染与潜伏机制

VZ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人体初次感染VZV通常表现为水痘,病毒通过呼吸道或密切接触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各个器官,特别是皮肤和黏膜。在水痘病程结束后,VZV并不会被完全清除,而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如三叉神经节、颈神经节等。病毒在神经元内处于休眠状态,其基因组以游离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不进行复制和表达。在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