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病历模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检查模块
03
诊断与治疗规划
04
辅助诊疗资料
05
病历质量控制
06
电子病历管理
01
病历基础结构
01
病历基础结构
PART
姓名
确保患者姓名准确无误,与身份证等证件一致。
性别
明确患者性别,必要时需进行性别确认。
年龄
以周岁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联系方式
包括电话、电子邮箱等,确保随时能够联系到患者。
01
02
03
04
住址
详细记录患者住址,以便进行随访和健康管理。
05
患者基本信息录入规范
主诉与现病史记录要点
患者当前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以及持续时间。
主诉
现病史
口腔症状
全身症状
详细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地点、起因、病情演变过程及伴随症状。
详细记录口腔内的疼痛、肿胀、出血、溃疡、牙齿松动等症状。
记录患者是否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既往史及家族史采集标准
既往史
患者以往的患病史,包括口腔疾病、全身性疾病及手术史等。
家族史
患者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重点关注与口腔疾病相关的遗传病史。
药物过敏史
记录患者对哪些药物过敏,以便在诊疗过程中避免使用。
口腔健康习惯
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02
临床检查模块
PART
01
04
02
05
03
口腔专科检查项目清单
口腔软组织检查
牙体检查
牙周检查
牙龈的色、形、质,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牙齿动度等。
咬合关系检查
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包括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等。
口腔颌面部检查
颌面部对称性、皮肤、关节、开口度、开口型等。
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缺损、充填物、龋齿等。
唇、颊、舌、腭、口底、牙龈、牙周、口咽、涎腺等。
视诊
记录牙齿的颜色、形态、透明度、缺损、充填物等。
探诊
用探针检查牙齿的硬度、龋坏范围、洞底深度等。
叩诊
检查牙齿的稳固度,有无异常感觉。
牙髓活力测试
评估牙髓活力状态,如电活力测试、温度测试等。
01
02
03
04
牙周检查记录
记录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牙龈出血情况等。
05
牙体牙髓检查记录方法
咬合关系与软组织评估
分析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时的牙齿接触情况。
咬合关系评估
观察唇、颊、舌等软组织的形态、位置和动度。
软组织评估
检查咀嚼肌的力量、协调性和耐力。
咀嚼功能评估
评估牙齿排列、咬合关系以及颌骨的发育情况。
牙列和颌骨发育评估
03
诊断与治疗规划
PART
初步诊断书写规范
病历格式要求
病历书写要清晰、规范,包含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等内容。
初步诊断依据
诊断准确性
初步诊断应基于患者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
初步诊断应尽可能准确,为后续治疗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1
2
3
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患者病情,应综合考虑各科专业意见,制定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
01
方案内容
治疗方案应包括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方法、药物选择及剂量、治疗时间等。
02
方案调整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03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手术风险、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失败等,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风险告知与备选计划
风险告知
在制定主要治疗方案的同时,应准备好备选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意外情况。
备选计划
在治疗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后续处理
04
辅助诊疗资料
PART
影像学检查存档要求
口腔全景片
全景片是口腔治疗前的常规检查,用于评估牙齿、颌骨和关节的整体情况。
01
CT扫描可提供更三维的口腔结构信息,有助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02
核磁共振(MRI)检查
MRI对于软组织成像效果极佳,常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和软组织病变。
03
口腔CT扫描
血常规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基本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血常规检查
生化指标可反映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对口腔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感染性口腔疾病,微生物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种类,药敏试验可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实验室报告整合标准
知情同意书管理规范
治疗前知情同意
患者应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治疗方案、风险、预期效果等。
01
麻醉知情同意
对于需要麻醉的口腔治疗,应单独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详细说明麻醉方式、风险及注意事项。
02
知情同意书存档
所有知情同意书应详细记录并存档,以备后续查阅和纠纷处理。
03
05
病历质量控制
PART
病历内容完整性
检查病历是否涵盖了患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