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疾病诊疗方案与防治策略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诊断与评估标准
03
基础治疗措施
04
手术治疗方法
05
维护期管理
06
预防与健康促进
01
牙周疾病概述
01
牙周疾病概述
PART
基本定义与病理特征
01
牙周疾病定义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
02
病理特征
主要包括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
主要分类及临床表现
6px
6px
6px
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
牙龈炎
由于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移位等。
牙周创伤
炎症累及深层牙周组织,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
牙周炎
01
03
02
牙周病和牙髓病相互影响,临床表现兼具两者特点。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04
疾病进展危害分析
口腔健康影响
咀嚼功能受损
全身健康影响
牙齿丧失风险
牙周疾病会导致口腔异味、牙龈出血,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牙周疾病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进而影响咀嚼功能。
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牙周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牙齿丧失。
02
诊断与评估标准
PART
临床检查核心指标
评估牙龈炎症程度,通过探诊出血、颜色改变、水肿等症状进行分级。
牙龈指数(GI)
测量牙周袋深度,判断牙周组织破坏程度。
检查牙齿松动程度,判断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及预后。
牙周袋深度(PD)
评估牙周组织附着丧失程度,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附着丧失(AL)
01
02
04
03
牙齿松动度(Mobility)
影像学诊断技术应用
可显示牙槽骨吸收情况、牙周膜间隙增宽等牙周病变特征。
X线片检查
三维重建牙周组织,更准确地评估骨缺损、牙根形态等。
锥形束CT(CBCT)
对软组织病变有较高的分辨率,有助于鉴别牙周囊肿、肿瘤等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
疾病分期分级体系
初期牙周炎
重度牙周炎
中度牙周炎
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深度≤4mm,附着丧失1-2mm,牙槽骨吸收较轻。
牙周袋深度≤6mm,附着丧失3-5mm,牙槽骨水平吸收,牙齿出现轻度松动。
牙周袋深度>6mm,附着丧失>5mm,牙槽骨严重吸收,牙齿松动明显,可能伴有牙周脓肿、牙齿脱落等症状。
03
基础治疗措施
PART
龈上洁治与根面平整术
01
龈上洁治
使用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部的牙石、菌斑和色素,并磨光牙面,以延缓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
02
根面平整术
在龈上洁治后,用根面平整器械清除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并进行根面平整,使根面保持光滑,减少菌斑的附着和牙石的再形成。
局部药物干预方案
将药物直接置于牙周袋内或牙周组织上,以杀灭或抑制牙周袋内的细菌,减轻牙周炎症。常用的药物有碘甘油、碘酚等。
局部上药
使用专用的冲洗针头将药物或冲洗液注入牙周袋内,以清除袋内食物残渣、菌斑和坏死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牙周袋内冲洗
患者自我护理指导
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使用牙线、牙刷等工具清洁牙齿和牙周组织,以减少菌斑的形成和牙石的沉积。
口腔卫生指导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和损伤。
饮食习惯调整
04
手术治疗方法
PART
翻瓣术与植骨术选择
翻瓣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
在牙周手术中,翻瓣术和植骨术常常联合应用,以达到清除病变组织和重建牙周组织的目的。
03
牙槽骨吸收严重,需进行骨再生或骨增量手术。
02
植骨术适应症
翻瓣术适应症
牙周袋深度超过牙周膜宽度,牙石、菌斑等刺激因素难以清除。
01
软组织移植技术要点
移植材料选择
自体软组织移植常用的材料包括上皮、结缔组织、筋膜等,需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植材料。
移植部位处理
移植技术操作
移植部位需进行彻底的清创、止血、抗感染处理,以保证移植组织的成活率和手术效果。
移植时需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移植组织需放置在适当的受区,并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以促进愈合。
1
2
3
术后创面护理规范
口腔卫生维护
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避免感染。
01
饮食调整
术后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软食为主,避免对创面造成刺激。
02
定期复查
术后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03
05
维护期管理
PART
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牙龈出血状况等。
牙周探诊
如X光片、CT等,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
牙周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包括口腔卫生状况、牙菌斑控制情况、牙龈状况等。
口腔卫生检查
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
口腔卫生指导与教育
复诊周期与监测项目
疗效评估指标体系
反映口腔内牙菌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