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乳腺疾病专科指导.pptx
文件大小:2.4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2.67千字
文档摘要

乳腺疾病专科指导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基础认知

02

诊断技术路径

03

综合治疗方案

04

预防干预措施

05

康复管理规范

06

学科发展动态

01

疾病基础认知

乳腺解剖与功能概述

乳腺位置与结构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01

乳腺生理功能

乳腺是女性哺乳的器官,可以分泌乳汁并储存,为新生儿提供营养和免疫物质。

02

乳腺与内分泌

乳腺的发育和分泌功能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雌激素、孕激素等。

03

常见疾病分类标准

乳腺炎

乳腺纤维瘤

乳腺增生

乳腺癌

由于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原因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常表现为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乳腺组织增生和退行性病变,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常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

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触及肿块。

乳腺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乳房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

高危人群识别要素

年龄因素

遗传因素

生活方式

其他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不同,如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乳腺癌则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较高。

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乳腺疾病的风险。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不孕、未哺乳等因素也与乳腺疾病的发生有关。

02

诊断技术路径

触诊手法

使用指腹以适度压力轻柔触摸,感受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形状和活动性。

触诊范围

全面检查乳房及腋窝,注意有无肿块、皮肤改变和乳头分泌物。

触诊顺序

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顺序检查,以免遗漏。

触诊时间

避免在月经来潮前或乳房充血状态下进行,以提高准确性。

临床触诊评估要点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乳腺X线摄影(钼靶)

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对微小钙化敏感。

乳腺超声检查

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观察肿块血流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

对致密型乳腺组织中的病灶检出率高,能发现多中心病变。

核医学检查(PET-CT)

用于评估乳腺癌的全身转移情况,不常规用于诊断。

病理活检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

术后处理

穿刺活检

结果解读

确保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停用抗凝药物,确定穿刺部位。

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使用穿刺针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压迫止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等待病理结果。

由专业病理医生对活检结果进行解读,确定病变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03

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适用于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活检。

乳腺肿物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形态。

乳腺保乳术

适用于乳腺癌标准术式,切除乳房及淋巴组织。

乳腺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形态修复。

乳房重建术

化学治疗实施准则

化疗药物选择

化疗方案制定

化疗剂量与周期

化疗副作用管理

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受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选择最佳化疗方案。

根据体表面积、肝肾功能等调整剂量,按照方案执行。

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对于绝经前妇女,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抑制卵巢功能。

卵巢功能抑制

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根据受体情况选用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

长期随访,关注患者生存质量和复发风险。

随访与监测

内分泌治疗管理流程

04

预防干预措施

三级预防体系构建

一级预防

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

针对普通女性,开展乳腺健康教育,普及乳腺疾病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针对高危人群,如乳腺疾病家族史、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等,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针对已经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自我检查标准化教学

检查时间

每次月经后7-10天,此时乳房较为柔软,易于检查。

01

检查方法

站立或躺下,用手掌或指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按压乳房,感受是否有肿块、疼痛或异常。

02

检查频率

每月进行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03

遗传风险评估机制

收集患者家族中乳腺疾病的发生情况,评估遗传风险。

家族遗传史

基因检测

风险评估模型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识别乳腺癌相关基因,评估个体患病风险。

结合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建立乳腺疾病风险评估模型,为个体提供精准的预防建议。

05

康复管理规范

术后功能恢复训练

包括手术侧上肢的伸展、旋转、握拳等动作,以促进淋巴回流和减少水肿。

肢体功能训练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手术区域的按摩,有助于软化瘢痕和减轻疼痛。

局部按摩与加压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增强身体免疫力。

运动锻炼

淋巴水肿防治方案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抗生素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