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创伤休克急救处理流程.pptx
文件大小:3.6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创伤休克急救处理流程演讲人:日期:

目录02初步处理原则01识别与评估03循环支持策略04药物治疗规范05动态监测体系06特殊场景处置

01识别与评估

精神状态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或昏迷等。01脉搏细速脉搏细弱且快,超过100次/分钟。02皮肤表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或有花斑。03呼吸频率与幅度呼吸急促且表浅,或出现呼吸困难。04临床表现识别要点

休克程度分级标准轻度休克收缩压正常或稍增高,舒张压增高,但脉压差缩小(<30mmHg),伴有轻微的精神神经症状。01中度休克收缩压降至90-70mmHg,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等。02重度休克收缩压降至70mmHg以下或测不到,出现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昏迷、抽搐等。03

病因快速判断方法了解患者受伤情况、既往疾病及用药史等。询问病史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观察伤口根据伤口情况、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估计失血量及休克程度。评估失血量

02初步处理原则

体位管理与气道开放保持患者仰卧位,头部和躯干稍微抬高,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采用中凹位,即头部和躯干抬高10-15度。仰卧位或中凹位保持气道通畅吸氧迅速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血凝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状态。

活动性出血控制技术压迫止血对于表浅动脉出血,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直至出血停止。止血带应用伤口包扎对于四肢动脉出血,可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但要注意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和压力,避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对伤口进行适当包扎,既可减少出血,又可防止污染和进一步损伤。123

保温与创伤保护措施01保温措施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如盖被子、毛毯等,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影响血液循环和代谢。02创伤保护对伤口进行保护,避免再次受伤或污染。对于四肢伤口,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03循环支持策略

选择粗大、易穿刺的静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和药物的快速输注。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对于需要长期或大量输液的患者,应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如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中心静脉通路在极度休克或静脉通路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可选择骨髓腔通路进行快速输液。骨髓腔通路静脉通路建立优先级

晶体液选择与输注速度晶体液选择输注量输注速度首选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氏液、哈特曼氏液等,避免使用高渗或低渗溶液。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监测指标,调整输注速度,以达到快速扩容的目的。一般先快速输注500-1000ml,观察病情变化后再作调整。根据患者失血量、血液浓缩程度、尿量等因素,决定输注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容量反应性评估指标血压血压是反映循环血量的重要指标,但需注意,当血压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时,仍需进行容量复苏。心率心率是反映机体对循环血量变化的敏感指标,容量不足时心率加快,但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率加快进行鉴别。尿量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的重要指标,容量不足时尿量减少,但需注意排除肾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干扰。中心静脉压(CVP)CVP是反映右心功能与血容量的指标,CVP过低提示血容量不足,CVP过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或容量过负荷。

04药物治疗规范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场景在创伤休克中,患者出现血压过低,甚至测不到的情况,此时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保证器官灌注。血压过低心脏功能不足微循环障碍患者出现心脏功能不足,如心肌收缩力下降或心率过快,无法维持正常血液循环时,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创伤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会导致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氧气输送。

镇痛镇静使用原则疼痛治疗创伤休克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需及时给予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有利于其他治疗措施的实施。焦虑与恐惧避免过度镇静休克患者常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可以缓解患者情绪,降低耗氧量。使用镇静药物时,需避免过度镇静导致患者病情被掩盖,甚至抑制呼吸循环。123

抗生素预防性给药方案预防感染创伤休克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风险。01针对性用药根据创伤部位、性质和可能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用药。02合理用药抗生素的使用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药物副作用。03

05动态监测体系

生命体征追踪频率实时监测,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血压监测每15分钟测量一次,维持在60-100次/分。心率监测每15分钟测量一次,维持在12-20次/分。呼吸频率监测每小时测量一次,维持体温正常或略高。体温监测

尿量维持尿量0.5ml/(kg·h)。01皮肤与肢体观察皮肤颜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