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模拟练习题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由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A、100d
B、60d
C、80d
D、120d
E、40d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由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也约为120天。
2.脑脊液第3管标本适合于()
A、颅内压测定
B、病原生物学检查
C、化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
D、理学和细胞学检查
E、寄生虫检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第1管做病原生物学检查,第2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第3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查。
3.脑脊液可呈黄色胶样凝固,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化脓性脑膜炎
B、蛛网膜下腔梗阻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脊髓灰质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即弗洛因综合征,多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肿瘤等。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一般不会出现黄色胶样凝固。
4.关于Tatom—HorsfaU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肾脏特异性蛋白
B、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
C、为管型的基质成分
D、由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产生
E、其排出量与肾损伤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T-H蛋白由Henle袢升支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产生,不是由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产生,故D选项叙述错误。A选项,T-H蛋白是肾脏特异性蛋白,说法正确;B选项,其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000,正确;C选项,T-H蛋白是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正确;E选项,其排出量与肾损伤程度有关,正确。
5.关于SysmexSE9000型电阻抗与射频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幼稚细胞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幼稚细胞膜上脂质较成熟细胞少的特性进行检测
B、在细胞悬液中加入磷脂
C、硫化氨基酸与幼稚细胞的结合量多于成熟细胞
D、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
E、幼稚细胞不被破坏
正确答案:B
6.脱落细胞学涂片上,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
A、铺鹅卵石样结构
B、融合体样结构
C、蜂窝状结构
D、嵌铺砖状结构
E、无规则散乱
正确答案:B
7.不完全角化细胞核的特点为()。
A、疏松细致
B、网状
C、成块
D、粗糙
E、固缩深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不完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固缩深染,表现为细胞核变小,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呈深蓝色或紫黑色的致密小体。而选项A疏松细致、B网状、C成块、D粗糙均不符合不完全角化细胞核的特点。
8.关于PDW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PDW表示血小板分布宽度
B、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C、PDW减低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D、PDw增大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E、PDW正常参考值为7%~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PDW正常参考值为15%~17%,不是7%~13%,A、B、C、D选项关于PDW意义的叙述均正确。
9.关于肾小球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孔径屏障指滤过膜的孑L径大小、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B、障指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与上皮细胞层带负电荷的结构
C、基膜细胞间缝隙为直径50~100nm
D、基膜是滤过膜的中间层,由非细胞性的水合凝胶构成
E、基膜是滤过膜的主要孔径屏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基膜的主要成分是Ⅳ型胶原,它形成分子筛的网状结构,网孔直径约为2~8nm,而不是50~100nm。孔径屏障主要由滤过膜的孔径大小、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构成;电荷屏障指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与上皮细胞层带负电荷的结构;基膜是滤过膜的中间层,由非细胞性的水合凝胶构成,是滤过膜的主要孔径屏障。
10.尿液血红蛋白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方法是()。
A、无色孔雀绿法
B、邻联甲苯胺法
C、试带法
D、匹拉苯酮法
E、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尿液血红蛋白检测较为理想的方法。试带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邻联甲苯胺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匹拉苯酮法和无色孔雀绿法目前应用较少。
11.关于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核或卫星核
B、核破碎
C、出现棒状小体
D、核固缩
E、数量减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淋巴细胞对放射线敏感,受照射后出现核固缩、核破碎、双核或卫星核,数量减少,而棒状小体是幼稚粒细胞胞质内出现的结构,不属于淋巴细胞受放射线损伤后的变化。
12.关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定义和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人O.8×109/L
B、儿童平均为5%
C、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反
D、常见于急性感染期
E、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