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拔管前的评估与治疗2025
气切患者拔除气管套管(脱管)的过程常因严重的吞咽困难、咳嗽
力量减弱、支气管分泌物过多以及气道解剖结构改变等而变得复杂,从
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估脱管准备情况需重点关注气道保护、气道
通畅、支气管分泌物管理和咳嗽功能。A2BC标准将每个相关临床领域
(气道安全、气道解剖、支气管分泌物、咳嗽力量)与表明拔管准备就
绪的特定定量或定性阈值联系起来。
吞咽评估
内镜吞咽评估(FEES):将柔性内镜经鼻插入咽部,以直接观察
吞咽动作。FEES旨在识别异常的运动模式,评估吞咽过程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对于气切患者,fees应通过评估“分泌物管理”“自发吞咽频率”
和“喉部敏感性”等参数来具体评估气道安全性,具体步骤采用气管切
开拔管标准化内镜吞咽评估方案(SESETD)o
临床吞咽检查(CSE):清除声门下与口咽部分泌物,放气囊,进
行套管封堵或语音阀,再进行临床吞咽检查(如洼田饮水等),寻找唾
液及吞咽食物团块发生渗透和误吸的临床迹象。安全性及可靠性较低,
与FEES相比敏感性较低。
染料试验:清除声门下与口咽部分泌物,放气囊,在患者舌尖滴上
几滴食用色素或吞咽少量有色液体。之后在进行声门下吸引,如发现有
色分泌物或液体则怀疑误吸高风险。敏感性不足,染料试验结果阴性没
有诊断价值,结果为阳性表明气切患者存在较高误吸风险,不建议单独
使用来评估拔管前吞咽功能。
咳嗽和支气管分泌物评估
咳嗽产生的咳嗽峰流速(PCF)和最大呼气压(MEP)可以用流速
仪来量化。文献中通常将PCF为160L/min或MEP为40cmH2O作
为安全拔管的指标。
亦可使用定性的临床咳嗽评分。如半定量咳嗽力量评分(SCSS)按
照6分制对咳嗽力量进行评级,SCSS2被确定为拔管的阈值。
0分指令下无咳嗽
1分可听到气流声但无咳嗽声
2分咳嗽声微弱可闻
3分咳嗽声清晰可闻
4分咳嗽有力
5分多次连续有力的咳嗽
支气管分泌物的类型和数量也应半定量评估(根据临床状况决定气
囊充气或放气)。吸痰频率被用作一个易于确定的参数,每8小时吸痰
不超过2次被认为是拔管准备就绪的一个标志。改良的半定量气道评分
(m-sqAS)是气管插管脑卒中患者拔管失败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4
分似乎可作为预测成功拔管的合理阈值。
气道解剖结构评估
10-20%的患者中可预期出现临床相关的狭窄,其管腔狭窄程度超
过20%o除了由于瘢痕形成、软骨环骨折、肉芽组织或组织肿胀导致
的固定性狭窄之外,还可观察到由于气管软化导致气管不稳定而引起的
依赖气流的柔性狭窄。在拔管之前应仔细评估气道。如果经口气管镜检
查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则建议进行额外的经喉内镜检查以评估喉气管连
接处。
气管导管测压法可提供胸腔内压(PIT)的测量值,有助于客观地指
导说话瓣膜使用、封管以及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建议。测量时需在气管
套管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套管上需配备说话瓣膜或封盖。从技术上讲,
该测量是通过连接在封盖/说话瓣膜与气管切开套管之间的压力计来进
行的。
压力值低于5cmH2O表明呼吸不受影响。对于压力值在
5-10cmH2O之间的情况,在持续观察患者的前提下,通常可以通过上
呼吸道进行短期呼吸。压力值高于10cmH2O表明气道阻力急剧增加。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进行气道解剖结构的内镜评估。如有必要,应更换
套管并调整气管切开套管的配置(如更换为外径更小的套管或使用有孔
套管)。
A2BC标准
关于气道安全,推荐使用SESETD算法,并且通过所有4个步骤
的患者被认为具有安全的气道。对于气道解剖的评估,应进行声门下内
镜检查,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