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踝部骨折护理演讲人:2025-06-04
目录CATALOGUE02临床诊断要点03治疗原则04护理核心要点05康复训练指导06预防与随访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踝部骨折定义与分型01踝部骨折定义指踝关节以下、距骨以内的足部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和后踝等部位。02踝部骨折分型根据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踝部骨折可分为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后踝骨折及双踝骨折等类型。
老年患者病理特点老年人骨骼脆弱,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骨折愈合速度较慢,易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愈合缓慢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骨折后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内科疾病多
常见致伤机制分析暴力撞击如车祸、重物砸伤等暴力因素,可直接导致踝部骨折。03扭伤是踝部骨折的常见原因,如行走时踩在不平的路面或运动时的扭伤。02扭伤跌倒老年人跌倒后,由于骨质疏松和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踝部骨折。01
02临床诊断要点PART
典型症状与体征识别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踝部骨折后,患者会感到疼痛,尤其在行走或触摸时加剧。骨折部位通常会出现肿胀,可能伴有淤血。踝部骨折可能导致踝关节变形,如内翻或外翻。踝部骨折后,患者的踝关节活动通常会受到限制。
影像学检查选择标准X线检查常规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及关节受累情况。01CT检查对于复杂的踝部骨折,CT检查能提供更清晰的骨折线及关节面受累情况。02MRI检查MRI可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撕裂、肌腱损伤等,有助于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03
合并症评估流程评估周围血管神经损伤踝部骨折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需仔细检查远端肢体感觉、血运情况。评估其他部位骨折评估内科疾病踝部骨折可能伴有同侧或对侧其他部位骨折,需进行全面检查。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评估其对骨折治疗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治疗计划。123
03治疗原则PART
保守治疗方案适用条件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等。轻微或稳定性骨折患者年龄大,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应选择保守治疗。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对于关节功能要求不高、活动能力受限的老年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关节功能要求不高
手术干预指征与术式术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控制血糖、血压等慢性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禁食禁饮等。03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关节融合术等。02手术方式手术指征踝部骨折移位明显,影响关节功能;开放性骨折需清创缝合;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01
围术期风险控制策略全面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术前风险评估术中风险控制术后康复与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避免术后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伤口疼痛、肿胀等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4护理核心要点PART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疼痛日记。疼痛管理实施规范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观察药物效果和副作用。药物镇痛采用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非药物镇痛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基本预防抬高患肢,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01机械预防使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方法,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02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03
伤口护理操作标准伤口评估更换敷料清洁伤口定期评估伤口情况,包括伤口大小、深度、颜色、渗出量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遵循无菌原则,定期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处的血痂、分泌物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情况,防止过敏、湿疹等发生。
05康复训练指导PART
早期被动活动方案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通过屈伸活动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侧小腿和大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腿部肌肉按摩卧床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和关节僵硬。被动翻身
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站立和平衡训练进行患侧腿部肌肉的力量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逐步让患者站立并维持平衡,为行走做好准备。
行走辅助器具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在行走初期,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减轻患侧负重,促进康复。01矫形器或支具根据患侧踝关节的情况,定制适合的矫形器或支具,以固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