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医骨科日常护理.pptx
文件大小:4.2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中医骨科日常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中医骨科护理基础理论

常见骨科疾病诊断方法

中医外治疗法应用

日常护理操作规范

康复期功能锻炼

长期健康管理策略

01

中医骨科护理基础理论

PART

筋骨理论核心概念

筋骨相连

筋与骨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关系,筋附着于骨上,起到连接、约束和保护作用。

01

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具有约束骨骼、支配关节活动的功能,筋强则关节稳定有力,活动灵活。

02

骨为干,筋为刚

骨为人体支架,筋则起到加强和连接作用,共同维持人体形态和正常功能。

03

气血运行与骨健康

活血化瘀是骨科护理的重要原则

通过活血化瘀药物或手法,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损伤恢复。

03

骨骼受伤,气血运行受阻,容易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02

骨骼损伤影响气血运行

气血是骨骼的营养来源

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液携带营养物质滋养骨骼,故气血充足则骨骼强健。

01

阴阳平衡调节原则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阴阳平衡则人体机能协调,阴阳失衡则导致疾病。

骨科疾病多涉及阴阳失衡

调节阴阳平衡是骨科护理的关键

如骨折后,局部淤血、肿胀为阳盛,而疼痛、功能障碍为阴盛。

通过手法、药物、针灸等中医护理方法,调整阴阳平衡,促进疾病康复。

1

2

3

02

常见骨科疾病诊断方法

PART

四诊合参辨证要点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观察患者整体神态、姿态、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瘀斑等,判断病情轻重和病位深浅。

通过听患者声音、嗅气味等,辨别病情寒热虚实。

询问患者症状、起病原因、治疗经过等,掌握疾病全面情况。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摸患者脉搏、肌肤、筋骨等,进一步了解疾病性质和程度。

疼痛性质与经络定位

疼痛性质

包括酸痛、胀痛、刺痛、绞痛等,不同性质反映不同病因和病机。

01

经络定位

根据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确定疾病所属的经络和脏腑。

02

辨别寒热

疼痛有寒热之分,寒痛喜暖,热痛喜凉,有助于辨证施治。

03

痛势轻重

疼痛轻重不同,反映病邪深浅和正气盛衰。

04

局部肿胀鉴别技巧

轻微肿胀多属气滞,重度肿胀多为血瘀水湿。

辨肿胀程度

红肿多属热证,青紫多为寒凝血瘀。

察肿胀色泽

软肿多属湿邪,硬肿多为瘀血或痰凝。

触肿胀质地

确定肿胀部位与经络脏腑关系,以便辨证施治。

按肿胀部位

03

中医外治疗法应用

PART

药膏敷贴操作规范

药膏选择

贴敷时间

敷贴部位

注意事项

根据病症选用合适的药膏,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

确定疼痛或病变部位,将药膏敷贴在相应穴位或患处。

一般情况下每次敷贴4-6小时,每日更换一次,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

敷贴期间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以免药膏脱落或刺激皮肤。

艾灸温通经络方案

艾灸穴位

艾灸方法

灸后护理

注意事项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如阿是穴、足三里、肾俞等。

使用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和灸或雀啄灸,每穴灸10-15分钟。

灸后保持局部温暖,避免受凉,同时观察灸后皮肤反应,防止灼伤。

艾灸时需注意火候,避免灼伤皮肤;孕妇及高热患者禁用。

拔罐祛瘀实施步骤

选择肌肉丰厚、疼痛明显的部位,如背部、腰部等。

拔罐部位

采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吸附于皮肤。

起罐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若皮肤出现水疱等反应,需进行相应处理。同时,拔罐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拔罐方法

根据病情和拔罐部位,留罐时间一般为5-15分钟。

留罐时间

01

02

04

03

起罐后处理

04

日常护理操作规范

PART

体位调整与支撑保护

患者卧床时,应帮助其摆放正确体位,避免关节受压,保持关节功能位。

卧位护理

坐起时给予支撑,避免腰部和脊柱过度弯曲,防止损伤。

坐位护理

行走时给予搀扶或使用辅助器具,确保行走稳定,避免摔倒。

行走护理

中药熏洗温度控制

熏洗方式

采用淋浴或坐浴的方式,避免药液进入眼睛或口腔。

03

每次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中药成分过度刺激皮肤。

02

熏洗时间

水温调控

熏洗时水温应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避免烫伤或受凉。

01

饮食禁忌与药膳搭配

患者应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影响药效和加重病情。

饮食禁忌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搭配适宜的药膳,如补肾壮骨汤、活血化瘀汤等,以促进康复。同时,应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药膳搭配

05

康复期功能锻炼

PART

导引术动作分解

四肢伸展运动

通过四肢伸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

01

腰部旋转运动

腰部适度旋转,有助于缓解腰椎压力,增强腰部灵活性。

02

肩部提拉运动

通过肩部的提拉动作,可以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增强上肢力量。

03

通过关节松动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