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学与遗传学练习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沃森
B、克里克
C、埃弗里(Avery)
D、福尔根(Feulgen)
E、摩尔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944年,埃弗里(Avery)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首次证实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福尔根发明了检测DNA的方法;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代谢过程有
A、三羧酸循环
B、糖酵解
C、丙酮酸→乙酰辅酶A
D、氧化磷酸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乙酰辅酶A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3.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
A、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
B、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
C、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
D、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
E、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即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进行横向运动等,同时也突出了膜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这是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选项A只提到了膜中成分能横向运动这一方面,不全面;选项B和C分别只强调了脂质或蛋白质的横向运动,不准确;选项E只是生物膜结构的一部分特点,不是最主要特点。
4.有丝分裂器是指
A、由微管、微丝、中等纤维构成的复合细胞器
B、由基粒、纺锤体、中心粒构成的复合细胞器
C、由纺锤体、中心粒和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D、由纺锤体、中心粒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E、由着丝粒、中心体、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有丝分裂器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由纺锤体、中心粒和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纺锤体在有丝分裂中负责染色体的分离,中心粒在细胞分裂时参与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则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5.关于信号肽,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由分泌蛋白的mRNA分子中的信号密码翻译而来
B、可与信号识别颗粒相互作用而结合
C、由18~30个氨基酸组成
D、所含氨基酸均为亲水氨基酸
E、只有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才能与内质网膜结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信号肽是由分泌蛋白的mRNA分子中的信号密码翻译而来,可与信号识别颗粒相互作用而结合,由18~30个氨基酸组成,所含氨基酸部分为疏水氨基酸,只有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才能与内质网膜结合。所以选项D中说所含氨基酸均为亲水氨基酸是错误的。
6.真核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为60S和40S,其完整的核糖体颗粒为
A、100S
B、80S
C、70S
D、120S
E、90S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真核细胞中完整的核糖体大小为80S,是由60S的大亚基和40S的小亚基组成。
7.理论上不能将相应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是()
A、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使用适合的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
B、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其肝细胞共同培养
C、利用成纤维细胞,同肝细胞共同培养
D、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转染的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激活细胞向肝细胞方向分化
E、利用iPS细胞,体外培养时使用适合的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一般不具备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及iPS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有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潜力,如A选项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使用适合的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B选项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肝细胞共同培养可诱导其分化;D选项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转染的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激活细胞向肝细胞方向分化;E选项利用iPS细胞体外培养时使用适合的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
8.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状呈
A、短杆状
B、环形
C、哑铃形
D、星形
E、以上形状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线粒体的形态多样,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可呈短杆状、环形、哑铃形、星形等多种形状。
9.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类和DNA
C、DNA和RNA
D、蛋白质和DNA
E、蛋白质和RNA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结构成分,对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染色体的主要遗传物质。糖类、脂类、RNA等不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10.细胞表面中具有细胞识别功能的部位是
A、膜下溶胶层
B、膜脂双层
C、细胞连接
D、细胞膜
E、细胞外被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胞外被是指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