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兽医微生物免疫技术练习题库(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A、毒力岛
B、质粒
C、插入序列
D、转座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质粒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能自主复制,携带一些遗传信息,可赋予细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转座子、毒力岛、插入序列等虽然也与细菌遗传相关,但不是核质外的主要遗传物质形式。
2.最早发明了炭疽疫苗的科学家是(B)
A、吕文虎克
B、巴斯德
C、李斯特
D、柯赫
E、琴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炭疽疫苗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了众多开创性贡献,对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他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验,成功研制出炭疽疫苗,为预防炭疽病等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关于细菌核体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为双股DNA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D、无核膜
E、无核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细菌的核体没有完整的核结构,它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核膜包被的区域,称为拟核,拟核中的DNA为双股环状,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无核膜和核仁。
4.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无机
B、糖类
C、蛋白质
D、脂类
E、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一般占细胞鲜重的70%-90%。无机、蛋白质、糖类、脂类的含量均低于水。
5.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细菌外形
B、抵抗低渗
C、参与物质交换
D、与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关
E、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菌细胞壁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能维持细菌的外形,使其保持特定的形态结构,A选项正确;可抵抗低渗环境,防止细菌在低渗情况下吸水膨胀破裂,B选项正确;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C选项正确;还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密切相关,D选项正确。所以以上都正确,答案选E。
6.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A、DNA
B、蛋白质
C、RNA
D、脂多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7.下列对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毒不能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繁殖
B、病毒体积微小
C、病毒能自己合成蛋白质
D、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E、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不能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繁殖,A选项正确;病毒体积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10-300nm之间,B选项正确;病毒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需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等细胞器来合成蛋白质,C选项错误;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选项正确;病毒只含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E选项正确。
8.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真菌的繁殖器官
B、抵抗力不如细菌的芽孢强
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D、有的真菌既有有性孢子,也有无性孢子
E、有性孢子繁殖是真菌主要的繁殖方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是真菌主要的繁殖方式,而不是有性孢子繁殖,所以E选项错误。真菌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抵抗力不如细菌芽孢强,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有的真菌既有有性孢子也有无性孢子,故A、B、C、D选项描述均正确。
9.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诱导干扰素产生
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
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病毒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阻断病毒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使病毒不能进入细胞,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抑制病毒生物合成一般是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诱导干扰素产生主要是病毒感染等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调节反应;中和病毒毒素是针对病毒产生的毒素,并非病毒本身;杀伤细胞内的病毒主要是细胞免疫等发挥作用,如细胞毒性T细胞等。
10.对病毒囊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囊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B、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C、可保护病毒
D、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E、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囊膜是病毒核衣壳外面的一层膜结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可保护病毒,囊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而壳粒是构成病毒衣壳的亚单位,不是囊膜表面的凸起。
11.免疫球蛋白的Fc受体结合位点是()
A、CH3或CH4
B、CH1
C、CH2
D、VH
正确答案: